大娘记得她小婶说:这排子房是清康熙年间用来给八旗子弟兵和他们的家属们临时居住的。由于这种房型节省材料、便于管理、向阳保暖,那时被广泛采用,现在依然用。
这种房排与排的间距大致三四米,没有独立的厨房、茅房等生活设施,每间14-16平方米。有的把中间一间前后隔开,配给左右邻间,就形成了两个一间半的“刀把房”,前间朝阳,后间只有北向的后窗。
且这种房子进深短,一开门室内一览无余。大多数人家用“阳光换厨房”,挡住自家向阳的前窗盖起小厨房,由于终日难见阳光,室内大多“黑糊糊、油腻腻”。“排子房”把门的首户大多是公共厕所,卫生条件差,街坊们管这叫“闻着味儿回家”。
姚博远刚进农场,不用说他要是申请住房,那是刀把房没跑!她怎么舍得让儿子受那罪,从姚湾村到东方红农场步行也就半个小时的路程。
大娘听着细碎的笑声,看着他微微耸动的肩膀,“你小子,别偷笑,别以为我们让你们住家里,就同意了,这事还得爷爷首肯才对。”
当娘的没有不了解自个孩子的,即便看不清,也能感觉到这小子的情绪变化。
“还有你这么有信心能当上农场工人啊!”姚长山当场泼起冷水来。
这下姚博远不确定了,虽说他在农事上绝对的有信心,不过这事事无绝对。
“这事还是等你见过工再说吧!”姚长山说道,“现在回去睡觉。”
“爹……”姚博远喊道。
“叫爹也没用,睡觉!”姚长山挥手道,摆出了一副这事以后再谈。
姚博远再不甘心也转身回了房间,看来还得等见了工再说。
“娘,明儿可以给我些衣服吗,还有粮食……”姚博远站在帘子外说道。
“知道了,还不赶紧去睡觉。”大娘没好气地说道。
这嘴里还唠叨道。“这儿媳妇,还没见着呢!东西就大把大把的往外撒,也不知能收回来不。”
“那爹娘,你们休息吧!”姚博远在帘子外说道。
姚长山拉开被子躺了下去。笑道,“这要不成了,收不回来,你去要回来不得了。”
“俺是那样的人吗?只不过发句牢骚。”大娘叹口气道。
“我明白,你是怕博远娶了媳妇儿忘了娘。”姚长山乐呵呵笑道,“放心吧!不会的。咱家博远你还不清楚啊!”
大娘摸了摸睡在里边的孩子,没有蹬被子,躺下道,“行了,睡吧!”
这男人啊!总是不再一条线上。
&&
一夜无话。天不亮大家就起来了 ,虽然雪早就停了,不过这积雪却也不薄。男人们扫雪的扫雪,不光是院子里的雪,还有家家户户得各扫门前雪。
整个村子的道路都被铲的干干净净的。不出村的话,行走不受任何影响。
过年期间,大雪封门家里储存的食物足够,所以即使不出门也没关系。
天一亮,姚博远就带着大娘准备好的衣服和口粮,跑到了十里村。
大娘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姚奶奶拍拍她的肩膀道。“孩子大了,儿大不由娘啊!”
“娘,咱家博远长大了。”她回头笑道,“俺也快当婆婆了,老了。”
“在俺面前你还没资格称老。”姚奶奶上下打量着她哂笑道。
“娘,俺说错话了。”她赶紧补救道。
“行了。实话往往最难听。”姚奶奶回身朝屋内走去。
大年初三,田胜利则陪着姚长青去县里面参加文艺汇演,其他人是各忙各的。
&&
到了年初四姑爷和姚长青两口子去了市里,徒步走到县里,坐上上午唯一一班去市里的公共汽车。
下车又走了二十分钟才到了市棉纺厂家属院。
“她爸。我可跟你说,小叔子和弟妹马上就来了,你不许再板着脸。大过年的,你看你那脸跟黑脸包公似的,吓得孩子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周芸正板着小板凳,择菜,头也不回地埋怨道。
这个年过的真是糟心。
“你懂什么?我还不是为了胜利好!”田德胜皱着眉头道。
“行我不懂,可我知道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周芸回头看着他愁眉苦脸的样子道,“人家两口子过得好好的,你非得当这个恶人干啥?”
“这长兄如父,我不操心谁操心。”田德胜愁眉苦脸道,“我都没脸见父母。”
周芸放下手里的萝卜,转过身来道,“说实在话,这就是当父母的有时候也不能这么做。”
“你知道啥?做你的饭吧!瞎操心。”田德胜语气不善道。
周芸一听这话给气的差点儿把眼前的萝卜给踹了,挥出去的脚,又收了回来,不是不生气,而是踹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