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好好的陪着,拿好东西,别混着,所以,王浩有些莫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儿。
慕流夜转头看向辛辽辽,看她的意思。
辛辽辽却看着王浩,询问道:“那我们可以参观一下这个窑厂吗?”
王浩连忙站起来,“那当然,当然可以。”
辛辽辽也站了起来,她偏头对慕流夜低声道:“难得来一趟,看看也挺好的。”
慕流夜点了点头。
王浩先一步下楼,在前面引路,开始介绍:“窑厂是挺乱的,可这些都是细致活,而且还不一定出成品,你们这一路上看下来,就知道不轻松了。”
一件瓷器的完成,需要多道工序。
辛辽辽一路跟过去倒是看的津津有味的,慕流夜接触过的瓷器不少,是不是好东西自然能看出来,不过他以前只收藏,这也是第一次看人家做瓷器。
王浩见这两位贵客看的还都觉得挺有意思的,就说:“其实我原来也想学做这个的,不过,太难。你看那边的拉坯师傅,他干了四十年,每天都是那样坐在那里,做同一种工作,那边刮坯的师傅,可以把碗坯修到透亮,灯下透明,鸡蛋壳那样,可还是一辈子坐在那里。手艺人,入了那行,走到底也是手艺人。我不行了!”
辛辽辽走到挖足的师傅那里,蹲在地上看他削碗底,手艺纯熟,那小碗转着转着就有了底,匠人的动作行云流水。
慕流夜走过来,在她身边蹲下说,“原来一个东西做成这么麻烦,除了要把矿泥又踩又揉,挤出空气,拉出型,再晾干,还要修。”
辛辽辽笑着靠近他说:“麻烦的在后头呢。”
大屋里,只有几个工人在画坯,王浩指着一个工人对辛辽辽说:“姑娘,你知道一个梅瓶画好要多久?”
辛辽辽没开口。
慕流夜盯着看了一会儿:“十来天?”
“十五天!”王浩说:“快得时候一个月可以画三个,慢的时候就两个。”
辛辽辽脚步顿了顿,等慕流夜跟上,悄声说:“就算画好了,还不一定能烧的出来。确实辛苦。”
王浩跟上来说:“官窑的东西,本来就是以前给皇上用的,工序复杂点也能理解。”
慕流夜看了一件东西,随口问了句: “一个那样的梅瓶卖多少钱。”
王浩说:“那样的……两万。”
慕流夜转头,对上辛辽辽一脸笑意,他若无其事地说:“你应该这样想,为什么民国的仿古瓷水平算是空前绝后?”
辛辽辽眼睛一转,说:“那时候算空前绝后吗?”
慕流夜说:“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然我的重点不在这里,那时候仿古瓷多,做得好,是因为清末民初,皇上没了,窑厂还在,所以有大量的人想摸摸皇帝也摸过的东西,想用用皇上也用过的东西,民间大量的收藏热,窑厂就大量的烧制。”
他靠近辛辽辽说,“……可如果只是单纯出于对这器物的喜欢,只是喜欢它好看,漂亮,不为收藏升值,不为东西本身值钱,为什么不能用?”
“不过……”他周围看了看:“这里的还是不够好,要不然咱们再看。”
辛辽辽没说话,只要看过瓷器的制作过程,就会发现,这种精雕细琢,一笔一划的勾勒,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生活方式中的粗糙,令自己变得精致细腻,一如瓷器本身。
用漂亮的餐具吃饭,本来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瓷器曾经最重要的功能,也不过是为了让人用罢了。
可现在,瓷器倒成了一种艺术品,摆放,观赏,用的都是好物件。
可真正生活中要用到的,不是玻璃,就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现在有钱人还都喜欢用外国过来的那种骨瓷,骨瓷也是好的,但真的比起国内这些真正手艺人手里做出来的东西,那就显得有些单一,没有瓷器那种矜贵,华丽的风采了。
这一路走下来,看了半天,王浩很是自然的就把两位贵客带去了成品的陈列室。
既然是来买东西的,自然要往正地方领。
陈列室里,王浩拿出一个显微照相仪,辛辽辽以前还真的没见过这个,好奇问道:“这是什么?”
王浩打开手提电脑说:“这是一种照相机,你知道瓷器都要上釉,这种照相仪可以直接照出釉下的成分。一目了然。”
辛辽辽“哦”了一声,她又不是专业的,想来王浩是给慕流夜看的,知道这是有钱的主,来淘好东西的,她转身继续看展柜里的东西。
慕流夜走过来,看辛辽辽正在看一个转心瓶,神情专注的像个孩子一样,连眼睛,都是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