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关系 (中)
一番话,说得真心实意,在情在理,不由得朱重九不对其刮目相看。
俗语云,实力越强,野心也就越大。朱重九自己心态的变化,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扪心自问,在起义之初,他的人生的目标,和现在绝对不一样。更沒想过自己有朝一日将要带领大伙去直捣黄龙,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国度。两世宅男的性情,对当时的他影响极大。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坚定地认为,自己的最佳归宿,是去抱历史上的成功者,朱元璋朱重八的大粗腿。
而如今,却一切都变了。他眼里早已沒有朱重八,沒有什么大明开国太祖。他早已摆脱了记忆中的历史阴影,决定亲手埋葬大元帝国。
他的实力,他的声望,他的眼界,决定了这些改变。根本无法停止,更无法逆转。换句话说,他变得早已无法替代。即使他肯退位让贤,把淮扬大总管的位置交给朱重八來做。徐达、胡大海和吴良谋等,也绝不会答应。至于苏先生和逯鲁曾,恐怕听闻这个消息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派人去割了朱重八的脑袋,让此人彻底失去对淮安军的威胁…
“我这边军人通常只管打仗,地方的事情都归文官。军饷虽然给得高,却不准冒领,更不准多吃多占。各级佐领虽然归主将举荐,最后决定权却归大总管府。还有,军中长史,也必须是大总管府指派,各军主将沒有权力拒绝…”正因为知道野心与实力之间的关系,朱重九对王宣才越是欣赏。干脆提前把丑话说出來,让对方慎重考虑。
“末将行伍出身,根本不懂得治理地方。其他规矩,徐达他们能遵守,末将也沒有遵守不了的理由…”王宣却早就打定了主意,想都不想,低声表态。
无论山东战事最后如何结局,本轮朝廷对淮扬的攻势,都已经彻底结束了。接下來,至少在明、后两年之内,蒙元朝廷沒有力气再发动第二次同样规模的战争。而两年的时间,已经足够淮安军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其崛起的脚步。
王宣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淮安军羽翼已成,更知道自己这辈子永远不可能有资格跟朱总管去争夺天下。所以,与其做一个跟自己能力不相匹配的美梦,醒來时身败名裂。他宁愿现在就果断抽掉枕头,连做梦的机会都不给自己留。
“我麾下已经有五个军,你即便加入,将來也会常年驻扎在外。不可能久留于淮扬…”本着不要留下什么遗憾的原则,朱重九继续笑着补充。
“愿为大总管帐下先锋,为我淮扬开疆拓土…”王宣依旧沒有任何犹豫,迅速给出回应。
“嗯…你考虑清楚就好…”仿佛为了回报王宣的坚定,朱重九终于轻轻点头,“如此,黄军可改编为淮安第六军。你任第六军指挥使。行辕就设在胶州。指挥使之下,除行军长史之外,皆由你自己举荐…”
“谢大总管鸿恩…末将愿意为大总管赴汤蹈火…”王宣大喜,立刻屈膝跪了下去。随即,又想起來淮安军早已废除了跪礼。赶紧又站直了身体,非常别扭地将右手举到了太阳穴处。
不是张士诚,也不是王克柔,那两个人根本不了解淮安军的真正实力,更不清楚淮安军的成长速度。而他王宣,却在淮扬整整炼了一年的兵。亲眼目睹了淮安军如何发展壮大;亲眼看到城市的面貌如何日新月异;亲手核算了,一个工坊每天能送出來的火炮数量,以及水泥、肥皂和香水等物,所带來的庞大利润。
那些都是奇迹,沒亲身观察过的人,感觉不到其所带來的庞大压力。可以说,这种压力,已经根本不是人类所能抵抗。哪怕蒙元那边有将星转世,一样早晚会被碾得粉身碎骨。
所以,王宣已经不愿意再做任何考虑。
现在加入淮安军,日子肯定沒当一方诸侯舒服。将來,却是新朝的开国元勋。而张士诚、王克柔等人,即便最后放弃手中的一切,断然归附。也永远属于外來户,永远进入不了大总管的嫡系队伍。
以上两种结局到底哪个更好,其实聪明人只要不被眼前繁华所诱惑,立刻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朱某得将军,如虎添翼…”朱重九先客气地还了个标准军礼,然后声音陡然加大,“第六军指挥使王宣听令…”
“末将在…”王宣知道自己的第一道考验來了,回答得极为大声。
“第六军,从即日起,扩编为第六军团。下辖四个战兵旅,四个辅兵旅。各旅及下属部队,一律采用三三制,规模比照淮安其他各军所辖。你出任第六军团都督,军衔为从三品定远将军。军饷器械,皆由大总管府负责供应…”朱重九赞赏地点点头,大声补充。
“谢,谢大总管…”王宣喜出望外,双目当中,有两股热流不停往上涌。
这也是他决定彻底投靠朱总管的理由之一,懂得投桃报李。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蒙古人,还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