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早先说过,上中下三策中,上策为攻,下策为守,中策非攻非守,中庸之道能被常人所接受却也难成大事。起初李权还不以为然,到了现在,发现敌人急攻之心后,李权才开始后悔。之前的种种想法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整个计划中并非只有自己一人,对手也会面临同样的抉择,而对手的决定很果断,很显然选择了急攻,就是要在皇上离京之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李权击杀。
对手的计划彻底打乱了李权的部署,中庸之道就体现出它的劣势。三人现在能活着到达西湖边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为此,冷静之后的陆游忍不住在李权耳边喋喋不休,说他选择不当。
这是第三次了!而且一次比一次凶险。李权能感觉到,对方乘皇上不在京中,这下是越来越无所顾忌。所谓事不过三,接连遭遇如此袭击,李权再也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在西湖边,几人开始盘算。李权第一反应就是反击!要果断狠辣地反击!第一个要杀的就是南宫晋孙!
“南宫晋孙多次偷袭我,且次次都想要我的命。既然他们一点儿都不遮掩,那我又何须客气。如果面对南宫晋孙一人,我有把握将其抹杀。”
三人中,林轻尘在这方面没什么发言权,只在一般默默地听着。而陆游此时却别有所想,望着湖面看了好久,最后开口道:
“李大人,此时您不妨试试下策。”
“下策?”
使用下策那就是按部就班地继续生活下去,做好皇上安排,同时平静地等待对手一次又一次地偷袭。
李权很诧异,他现在知道自己选择中策是错误的,但这下策未免也太不好了吧?只守不攻,岂不是被人当作沙包打?更重要的是,如此怎么咽得下这口气?
陆游知道李权心有所惑,低声解释:“李大人,现在咱们撇开个人仇怨不管。单论形势而言,强攻固然是好,但冒着巨大的风险。就像刚才,对方派出如此多杀手依然没有成事,可见这其中变数有多大。而且,一旦没有成功,反而被皇上知道,这将在皇上心中留下极不好的印象。说不定还会被捉拿问罪。此法是许胜不许败的搏命之法。而李缘已经尝试了一次,他失败了,现在对李大人更有利。凭皇上的能力,就算不在京中同样能知道京中发生的大小事故。
经此一事,李大人在皇上心中的印象比李缘更好。不是说李缘采用极端的手段。而是李权采用了极端的手段之后失败了。皇上一定会对他很失望,同时会觉得此人难成大器。既然李缘先已不犯错了,李大人就不用再走极端。只要固守,坚持到皇上班师回朝,那大事可成矣。”
陆游的话很多,到底说得对不对还需要思考,但其中一句话李权很赞同。
就是到了这时候,个人仇怨应该放下,不能因个人仇怨而影响了判断。
但说得容易做起来难。
李权自己也不能确定到底有没有完全摒弃杂念,他只是想到了很多问题。
比如,如果采用固守的计策,那么要坚持到什么时候才能等到皇上班师?一年?两年?如果自己不反击,对方会不会认为自己不敢,说不定不会收敛,反而会变本加厉?而且一味地防守始终处在被动之下,等防住一次两次,谁又能确保防住八次十次?保不准哪一次就被对方得手,那可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呀!
听了李权的种种疑惑,陆游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风险的确存在。沉吟之后,解释:
“李大人,要知道任何计策都存在风险性,在下只是将两条计策进行对比,其风险程度无疑是攻者更大。对手每进行一次刺杀,他所承担的风险就会加重一分,而且他担心的不仅仅是能否成功,还要担心皇上的容忍度,还要担心民心所向。他每失败一次,李大人就离胜利越进一步。所以不用担心对方变本加厉,应该巴不得对方耐不住性子一直胡来。而且固守占有先机,咱们只要加强防御,行事有所准备,便不会再出现今日险情。要说对方想成功?凭李大人的功夫,想来他们也会赶到很棘手。咱们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皇上何时能回来?”
陆游说话每次都有理有据,让人无从反驳,正因为这种周密的设想,让李权有些拿捏不准。因为事情考虑得太周密,给李权发挥的空间就少了。人都对自己的想法更有信心,同样的道理从别人口中说出,远没有自己想到更容易接受。所以,李权总觉得会有什么遗漏或不缜密的地方。
想来想去,李权想不出个所以然,忽然开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