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枢内心百味杂陈。
杨廷枢与郑勋睿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两人相识十多年,一直都是最好的兄弟,可惜在一次关键的选择之中,杨廷枢选择了朝廷,出任了左都御史,而那一次关键的选择,让他和郑勋睿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巨大的裂痕。
杨廷枢在京城这几年,日子并不好过。
身为应社的领袖,却与应社彻底决裂,毫不犹豫的选择与郑勋睿粘在一起,却因为朝廷与郑勋睿之间的矛盾,不得不屈服,更加让杨廷枢想不到的是,郑勋睿大力清除了东林党在南方的势力和根基,将所有东林党人的骨干驱逐到了北方,这让京城东林党人的势力大盛,让杨廷枢这个被东林党人视为叛徒的左都御史日子特别的难过。
钱士升出任内阁首辅,东林党人几乎掌控朝政之后,杨廷枢虽然是左都御史,可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权力,都察院出现了大量的东林党人,特别是七品的监察御史之中,东林党人的比例占据到六成以上,这些东林党人接着钱士升和侯询等人的支持,根本不在乎杨廷枢。
杨廷枢后悔自身的选择,弄得里外不是人,失去了权力不说,还成为众人议论的笑柄。
此番受皇上和朝廷的委托,前往南京宣旨,杨廷枢想的特别多。
在乾清宫听完了皇上的嘱托,杨廷枢翌日就离开京城,走出京城的刹那,他感觉到了放松,以前那种令人窒息的情形完全散去了。
不过距离南京越近,特别是进入到南直隶之后,杨廷枢的心情再次复杂起来。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郑勋睿,也不知道宣旨之后改对郑勋睿说些什么。
杨廷枢已经不想回到京城去了,哪怕是辞去左都御史的职务。回到家乡去做平头的百姓,也比郁闷的守在京城要强很多。
离开南直隶四年时间了。再次回来,见到南直隶的巨大变化好老百姓的富庶安详,杨廷枢内心的震撼是无以言表的,他知道郑勋睿的能力非同一般,可不能够想象,这才多少年的时间,南直隶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简直就是天翻地覆。想想北直隶凄惨的景象,甚至会令人出现做梦一般恍惚的感觉。
在京城的这些年,杨廷枢完全感受到了东林党人的堕落,为了争夺权力,为了自身利益,不管什么事情都敢做,这也让他庆幸尽早的脱离了东林党,尽管说遭遇到了无数的打压。
是不是继续和郑勋睿携手,帮助郑勋睿做事情,这是杨廷枢面临的最大的困局。
宣旨之后。杨廷枢就要离开南京,回到京城去了,若是选择留在南京。那么杨廷枢就和朝廷决裂了,尽管郑勋睿可以为他想办法周旋,但皇上和钱士升等人肯定明白他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这是关乎今后一辈子的大事情,杨廷枢不得不拼命的思考。
内心里面,杨廷枢认为朝廷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目前不过是苟延残喘,但饱读诗书的他,被自身的认识所困惑,明知道继续跟随朝廷没有什么希望。还是不可能马上割舍。
这一次来到南京,可能是唯一的机会。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前方就是一条不归路了。
也就是在这样的煎熬之中。杨廷枢终于抵达了南京。
迎接杨廷枢的,是南京兵部右侍郎徐吉匡。
见到徐吉匡的一刹那,杨廷枢猛地明白了郑勋睿的用心,徐吉匡曾经也是东林党人,秀才的身份,山阴帮帮主,就是如此一个东林党人的骨干,居然能够成为正三品的南京兵部右侍郎,能够成为郑勋睿最为信任的心腹之一,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郑勋睿是用人不疑的。
这应该是郑勋睿在提醒他杨廷枢,关键时刻必须要做出来选择。
人的这一生本就是在不断的选择,走对了道路前面就是金光大道,走错了道理前面就是悬崖峭壁,关键还是看自身的。
也就在这一刻,杨廷枢忽然明白了,缠绕内心的很多纠结,都化去了。
南京,兵部。
杨廷枢神色严肃的宣旨。
接旨的郑勋睿没有跪下,杨廷枢也没有要求。
这恐怕是大明朝廷最为奇特的一次宣旨,也是第一次有大臣站着接受皇上旨意的。
宣旨结束,一切都按照既定的仪式进行,杨廷枢对郑勋睿表示了祝贺。
酒宴设在礼部。
进入到雅间里面的,就是郑勋睿和杨廷枢两人,其余人则是安排在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