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他对于京城的皇上虽不是特别的了解,但这么多年下来,也知道皇上的一些脾气了,皇上有着不一般的雄心,期盼大明王朝强盛起来,可惜皇上没有这样的能力,识人用人存在问题,采用的治国策略存在问题,如何治理党争存在问题,最大的毛病是不能够完全信任文武大臣,做事情如同小孩子一样,翻脸特别快,信任一个人的时候,恨不得将裤子都脱下来,怀疑和憎恨一个人的时候,采用最极端的方式对付。
这样的秉性治理大明王朝,可以想象是什么样的结局,历史上大明王朝的覆灭,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朱由检本人存在很大的问题和毛病。
大明王朝也许气数已尽,无力挽救了,不过郑勋睿也不想天下大乱,所谓大乱之后必有大治,这样的话语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可是能够保全一些财富,对于将来的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毕竟财富不是一天两天时间能够积累起来的。
“徐先生,你认为我该怎么办。”
“属下认为,大人还是要尽量拉拢周大人和杨大人,不要求他们帮着漕运总督府说话,但至少不要公开对峙,不要想着在背后算计,若是能够做大这一点,就能够为大人争取到很多的时间了。”
郑勋睿内心叹气,徐望华看问题非常准确,但是在分析人心方面,还是偏软,总是以为每个人都可以凭着人性办事,其实是不可能的,皇上既然决定动手,决定拉拢周延儒和杨廷枢等人,那就是花费了本钱的,周延儒和杨廷枢等人既然决定到京城去,那他们也是做出了决定的,肯定是要效忠皇上。
换位思考,周延儒和杨廷枢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也不可能到京城去。
“徐先生,你说的有些道理,我若是什么表示都没有,他日真的和周大人、杨大人对峙的时候,话也不是很好说,这样吧,你代表我给周延儒大人和杨廷枢大人分别写信,意思尽量明确一些,不要求他们和我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但至少不要成为对手。”
“送给周大人的信函,要求京城的暗线想方设法送去,不要被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发现,至于说送个杨大人的信函,杨大人乘坐的船只,明日就到淮安了,派人送去,等候杨大人回信,若是杨大人不愿意回信,不要勉强。”
徐望华点点头,转身离开书房,前去写信了。
两天之后,徐望华出现在书房,脸上的神色充满了愤懑。
杨廷枢的信函是徐望华亲自送去的,没有上船,但杨廷枢没有下船,也没有回信。
“大人,属下实在明白,杨大人为何这样做,难道他以为到了京城,真的就能够施展抱负吗,他和东林党人是对手,到了京城日子怕没有那么好过。”
郑勋睿早就预料到这样的局面,杨廷枢既然得到了皇上的重用,此时肯定是需要回避的,徐望华说的很正确,杨廷枢忘记了一点,他和东林党人是对手,此去京城,东林党人岂会轻易放过他,说不定马上就会展开算计和弹劾的。
“徐先生,有些事情我们无法勉强,人家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毕竟谁都要选择正统,这也提醒了我们,周延儒和杨廷枢不过是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诏书,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还是那句话,凡是淮北和复州等地官吏的调整,一律以总督府的文书为准,诏书来了之后,或者是吏部的敕书来了之后,总督府征求个人的意见,若是想着到京城去,可以离开,但若是到京城去了,反过来对付我郑勋睿,那我就不会客气,至于说皇上和朝廷想着往淮北派遣官吏,那就想尽一切办法,将这些官员全部挤走,哼,到了这个时候,我也不会客气了。”
“大人,属下以为这样软弱了一些,若是真的有官吏离开,岂不是影响到其他很多人了。”
“徐先生,你放心,愿意离开的人不会有什么的。”
徐望华离开之后,徐佛家迅速来到了总督府,进入到书房。
半个时辰之后,徐佛家沉着脸回到了调查署,开始了一系列的部署。
郑勋睿依旧在总督府,偶尔去参加讲武堂的授课,杨廷枢离开南直隶到京城出任左都御史,在淮安的高层还是引发了一定的震动,谁都知道杨廷枢与郑勋睿之间的关系,还有周延儒,这两人一个成为内阁首辅,一个成为左都御史,表面看起来都是好事情,郑勋睿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了,不过这样的道理解释不通,毕竟高层不少人都知道,皇上对郑勋睿是有着猜忌心理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