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这个传统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南北沿海各省的商品粮便变得充足了起来。
东北地区和南洋地区的商品粮并不会对湖广地区的商品粮市场造成什么冲击,因为粮食这个东西是可以调节的。
在有了足够商品粮供应的情况下。朝廷可以在北方将更多的人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推动圈地运动,同时也可以增加北方各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粮食的生产,从而为湖广地区的商品粮让出市场。
另外,粮食也是可以储备起来应急的。
天启七年还是比较风调雨顺的,因此商品粮的产出是大于市场需求的,国有资本财团自然是进行了一番调控。
湖广地区的商品粮是有多少收多少。然后利用长江水运将这些粮食运出来,加上各地的商品粮,充分保障南北各省的粮食供应,使粮价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之内。
多出来的商品,则囤积起来。
对于国有资本财团来说,有足够的资金囤积这些商品粮。
如今国有资本财团已经牢牢盘踞北方市场,同样也进入南方市场。朱由校虽然一时半会没有把改革推行到南方去,但同样也在通过控制粮价的方式,保障南方百姓的基本生存权。
只要不出现饥荒,就不会出现饿死人的现象。
至于南方百姓在南北工业竞争中失业的问题。同样也有办法解决。失业的百姓可以移民,也可以到北方各省务工。
反正只要愿意做事,总不可能饿死人。出路到处都是。
就算是快被饿死了,到地方官府报名移民,路费和沿途的伙食朝廷都包圆了,总不会让人饿死的。而且船运越来越发达,沟通南北的海上客船也逐渐变多了,南北交通是便利了许多。
而且南方一些产业也是北方工业发展所代替不了的,例如生丝业,还有各种各样的行业,南方在发展轻工业方面是比较占优势的。只不过纺织业在接下来肯定是会遭到剧烈冲击。因为高压蒸汽机已经出现了。
至于重工业领域,必然是被北方甩开的。
南方地区的农业。反倒是更有发展前景了,因为北方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很多的经济作物原材料。
只要失业人口移民,完全饿不死人,机会都是有的。
就像是后世的中国,经济再不好,到处也是用工荒,只要肯做事,还怕会被饿死?当然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基本生存权已经不单单是吃饱肚子那么简单,还包括安居乐业方面。
不过明末这个年代,基本生存权的标准就低了很多。在这种生产力还不是很高,又天灾不断的年头,确保百姓温饱就是基本生存权的主要标准。
饱是可以保障了,温方面也逐渐在提高。
秋天一到,草原上也到了剪羊毛的时候,而关内地区的棉花也成熟了。北直隶与河南、山东的商品棉都获得了丰收,江南地区同样也有比较庞大的棉花种植规模,这也是江南地区从以前的粮仓变成了如今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
澳洲地区同样也产出了一些商品粮和商品棉,不过还是以商品粮为主。吕宋、爪哇地区的商品棉倒是不少,这里的种植园同样也种植棉花,是西班牙人与荷兰人留下的种植园产业。
另外东北、蒙古、朝鲜等地产出了不少裘皮,同样是可以御寒的东西。
羊毛、棉花、裘皮,大量的工业原材料的产出越来越多,让大明满足内需方面更轻松了许多。
天启七年,朱由校之前扩张的布局,总算是获得了足够多的资源,资源多了之后,调控起来也简单了许多。
这年秋收,注定是一个忙碌的时节,有些地方的秋收甚至忙不过来。
朱由校看着下面发上来的各种报告,高兴之余,却明白接下来的挑战将会更加严峻,小冰河时代才刚刚开始而已。
明年就是历史上的天启元年了,陕西将会发生超级大旱灾,陕北地区将成为一个重灾区。
不过朱由校倒也是做好了准备,正好今年各地粮食获得丰收,于是朱由校便下令再度储备一大批粮食用于应急。
首先是重点加强了陕西地区的粮食战略储备,同时下令增加各城镇粮食储备,这样的粮食储备主要是交由刚成立的大明粮油储备公司来负责。
大明粮油储备集团是刚刚成立的一家国有资本集团,将负责全局的粮油调运、加工、储备。
同时也放宽了对粮食销售市场的管制,主要还是当前建立了几个商品粮生产基地,民资粮商在国有资本介入粮食市场的情况下,已经很难掀风作浪了,但是民资粮商对市场还是有很好的补充作用的,所以朱由校决定在新政地区重新对民资开放粮食收购、加工、贩卖、零售等方面的市场。
不过在那些商品粮产出地区,除了湖广之外,东北、河套、河西走廊、台湾、南洋以及中南半岛这些地区,民资在粮食收购上还是受到管制的,这些地区的粮食价格较低,只能卖给大明粮油储备集团。
济民粮行则与大明粮油储备集团进行了合并重组,同时那些国有粮食加工厂、农业公司同样与大明粮油储备集团进行了重组,业务主要放在粮食生产、收购、加工、调运、储备、零售方面。
重组之后的大明粮油储备公司,整合了下面的国有资本农业公司,以及各个生产兵团的农业产出,拥有全大明最庞大的粮油生产规模,成为最大的粮油生产商。
同时拥有众多水力粮食加工厂,也是粮食加工规模最大、成本最低的。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粮食储备仓库,以及销售点。
重组而成的大明粮油储备集团,瞬间成了一个巨无霸一般的存在,并且将众多资源整合在了一起,效果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