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西面和北面环山。西面的山是我小时候常去的。山顶很陡峭,我只爬上去过几次。但山坡却很平缓,有些山地,种些地瓜、谷子什么的。中间还有一道水渠,一座扬水站。我常常到那里拔猪草,到那里挖野菜,到那里晒过瓜干,还有一项特别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到那里摘酸枣。
酸枣树是我们老家非常普通的一种植物。山坡上、田埂上、荒地上,一丛一丛的,到处都是。好像不是栽种的,而是自己生长的,就像田野里的青草。每年春风吹拂的时候,光秃秃的枝干就会悄悄变青发绿,不多时,便吐出嫩黄色的小小的枝芽。再过些日子,酸枣树就长满椭圆形的叶子,变的郁郁葱葱,并开出白中带绿的小花。到了秋季,酸枣树就会结出青绿的果实,并慢慢变红,圆圆的、红红的、亮晶晶的小酸枣非常的可爱,宛如一嘟噜一嘟噜的红玛瑙镶嵌在绿叶间。村里的孩子们总是经不住酸枣的诱惑,经常冒着被棘子划破手的危险去采摘那酸甜的果实。寒冬来临,酸枣树变得光秃秃的,只剩下弯弯曲曲的枝干,在凛冽的寒风中顽强的挺立着。这时候,村里人常常把它割回家,或扎成栏门,或放在墙头上,有时还把它当柴禾烧。
那时,每当放学后,我经常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们一起到西边的山坡上去拔猪草,顺便采摘酸枣吃。由于酸枣树多数长在石缝间,并且浑身长满了刺。一不小心,就会挨扎。我只好小心翼翼的一个一个的去摘。摘的酸枣手里攥不了,就放到褂子和裤子口袋里。回家的路上,总是上下都鼓鼓的。有时一边摘,一边拿一个酸枣在衣服上蹭蹭,放到嘴里,酸酸的,甜甜的,在那时算的上一种难得的口福。摘一捧酸枣在手里,有绿色泛白的,有白红相间的,有砖红色的,还有发亮的深枣红,特别的漂亮。
听说,酸枣核还是一种很好的药材。那时候,村里的许多人用酸枣核到门市上去换钱。我邻居家有个姑姑就经常做这件事。早晨,拿一个编织袋,戴一个皮手套,和姐妹们说笑着,到山坡上去摘酸枣。天黑时回到家,把摘的一大袋酸枣倒进锅里,生火煮熟。然后放到盆里,趁着热气腾腾的使劲搓,把果肉搓下来,并用清水一遍一遍的淘净。第二天把酸枣核放到锅盖上,拿到太阳底下去晒。晒过一、两天后,就可以拿到门市上去买了。不知道那时酸枣核是不是值钱,不知道那时姑姑曾经用它换过多少钱。在那时,对清贫的庄稼人来说,得到一分钱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酸枣,生长在贫瘠的山梁上,生长在杂乱的草丛中。一年又一年,独自寂寞的轮回着一岁又一岁的枯荣。我进城20多年了,已经很少再去采摘了。但一想到老家山坡上的酸枣,一种温馨的感觉就会浮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