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六年,三月十一日。
吴王姬凌云采取伍子胥和孙武子的提议,以“彼出则归,彼归则出”的战略,分师扰楚,使楚军疲于奔命。
凌云六年,三月二十六日。
吴军大将展如、项鹰、符央攻楚之下蔡、潜、六三城,楚军往救,吴军还。吴军公孙纵、施猛、端科又再攻弦、汝清、英氏三城,楚军往救,吴军又退。
凌云六年,五月一十三日。
楚国大将沈忠、沈仁率兵攻吴钟离、桐城两城,吴军往救,楚军还。随后,叶公亲帅大军出昭关直逼吴国朱方城,吴军往救,楚军又退。
凌云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吴军水军在黄河下游设下天罗地网,使三晋不能轻易过河,并且命姬子吴出使鲁国、卫国,签订了攻守联盟。吴国至此再无后顾之忧,姬凌云和伍子胥、孙武子三人更是密锣紧鼓,计画大举攻楚,两国形势危急,大战一触即发。
这天姬凌云在训练吴军的大校场上阅兵,二十万吴兵车容整齐,进退井然有序,姬凌云心内满意,想起自己由一个对政治、韬略一无所知的人,摇身一变却成为天下闻名,手握三十万大军的吴国大王,真为春梦一场。
看着赳赳雄兵,对即将来临的战争也充满了信心。无论是兵、将还是后勤,吴国的实力远远的在楚国之上。
如今的楚国举尽全国之兵才不过十万,而吴国的流动大军就有整整二十万,其余十万分别镇守各地,守护国土。军事实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比起物质就更不用提了,荆楚襄樊一地虽号称幅员辽阔,但又怎比拥有江东粮仓,齐地经济的吴国?
休整了四年的吴国,在后勤实力上也只能以粮谷生虫,黄金满仓加以形容。
总之,就是一句话,两国的实力差距太大。
姬凌云吩咐手下继续练兵后,想返回吴王宫休息,刚走到校场的门口,一人迎面而来,正是韩庆。
韩庆先是躬身施礼,然后在姬凌云耳旁禀报道:“大王,叶公在六日前,出兵进攻我国徐城,徐城守将请求支援。”
姬凌云眼中寒芒电闪,问道:“魏国有什么动向?”
韩庆道:“至今没有。”
姬凌云无聊的打了个哈哈道:“让项鹰将军去跑一探,将叶公逼退就好了,在魏国动兵以前,我军决不妄动。”
几乎是心有灵犀,吴楚很意外的都使用了同一种战术,伍子胥和孙武子用他们以前对付楚国的疲楚战术,而叶公也效仿两人拟定了疲吴战术,双方你来我往,他进我退,我进他退就象做游戏躲猫猫一样。
不过,同一种战术却有两种意义。吴国的疲楚战术是真正为了让楚国疲于奔命,让他们不知自己真正是意图在哪里。而楚国的意图却是为了拖延时间,利用这个战术所带来时间差来联络各国诸侯,等候秦国的援军。
韩庆奇怪问道:“大王,这兵贵神速,疲楚战术虽染能够让楚国无法兼顾,可却给了他们休整待援的时间。从楚国也用疲敌战术也可以看出,对方主要用意就是推延时间。虽然秦国并没有明确表现出要支援楚国的意图,但叶公帮助秦国攻取巴地以露出了一些端倪。在这样拖下去,恐怕会对战事不利。”
姬凌云神秘一笑“出兵早已准备好了,等得不过的士兵的时机而已。这一战我们需要借助魏国的掩护。”
“魏国?”
“不错。你认为吴楚大战,魏国会坐以待毙吗?虽然魏国刚刚经过一场大战,不可能向我军一样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出动大军。但陈兵边境给我军施加压力,三不之来一个袭击却非常的容易。”姬凌云留下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撤马朝前飞驰而去。
凌云六年,七月一十八日。
楚国使臣抵达魏国安邑,与魏恒子秘密商议多时,事后魏国命大将乐羊陈兵四万于狩猎为借口驻扎在了吴魏边境,暗指高唐邑,并运送了大批的攻城器械。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