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像我这样的习惯——每天早上一起床就站在大大敞开的窗前享受清凉晨风的拥抱,瞬间激活全身睡意惺忪的细胞,愉快迎接新的一天。晨风的确宜人,事实上,我更喜欢的是站在窗前的感觉。对于窗户,我有格外的喜好。
每每初见一幢建筑或是走到别人家里,我首先打量的就是窗户。对建筑学一窍不通,我仅仅是从感官上来审视而已。现代风格中通透敞亮的高大落地玻璃窗和川西民居精巧别致的雕花窗,都是我所钟爱的。
记得小时侯看那些演绎才子佳人故事的古装戏里,富家小姐闺阁的窗户一律都是那种支架或卷帘的样式,暗含期待的意味,似乎推窗就有惊喜。衣着光鲜的小姐们倚窗托腮,坐在窗前凝望一江春水或繁花盛景,思慕心上人儿。画面温婉细腻,那扇窗犹为让人憧憬。几年前去参观了名噪一时的地主庄园,亲自上到真实的小姐闺楼之后,记忆中美好的画面彻底粉碎了。那不过是个小如鸽笼的阁楼,在严酷的封建教化下,小姐足不出户,独木锲的楼梯仅供丫头们服侍时上下用,平时是挪走了的。而期待中的那扇窗户简直太令人失望了——窄小同十来岁孩子肩宽,班驳的木框渗出丝丝幽怨的霉味,窗外数米远只有一堵灰暗寂寞的高墙。触动吱呀闷响的窗身,我不禁打了个冷颤。此后每与人谈及这幕,免不了感叹一番。
透过窗看外界,你可以隐蔽于一角,窗户就像一只放大了的眼睛,这有点类似孩子的举止。其实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利用这一点提升了窗户的原有价值。山海关箭楼的窗页外部那些形似鹰眼的的图案,就是用来吓唬弱小的飞鸟,防止它们在此筑巢。寥寥数笔,不仅美化了建筑,更体现出人类智慧的一面。
在诗人的笔下,普通无奇的窗户被赋予了灵性,传情达意,深入人心。“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深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绚丽;“守着窗儿,独自怎生的黑”的凄凉愁惨;“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陶醉句句深邃撼人心魄。曾给自己起过一个网名,叫“四月的窗外”颇为得意它有那么一点点让人遐想的意境。澳大利亚泰格特的名篇窗,以病房里的一扇窗作为心灵的显示屏,刻画出人性的善与恶,寓意深刻,耐人回味。
这一个清晨,站在窗前,我想到那个曾经困在阁楼里的千金小姐,如果她能有那位高尚者的生命热情,或许她的生活尚可有点色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