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与一中学同学聊天,不知怎么的就谈到了我所居住的地方,她毫不客气地指出“沟头”这名字真不好听,名字是真“土”!被她这么一说,我倒没感到多少羞耻,也认同了这个看法,毕竟她说的是事实。接着她又批判了自己所居住的“北磨”也很土,还有龙桥等地名都不好听我笑笑说确实如此,心里倒没她那么多感慨,已经习惯了。
可能是不满已久吧,接着她又由地名联系到莆田的路名,还是同样一个字评价:土!在她看来,厦门的路名起得很好,譬如禾祥路,多有意境!最后一个水到渠成,一句话总结评价了莆田:还是一个乡下城市,只是多了几栋高点的楼而已。
人们常说:谁不说俺家乡好!因此,这个评价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但认真一想,却也很符合现实。莆田地处福建沿海地区,应该说想要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但一直以来发展都很缓慢,只是近几年才稍微有了点起色。那些所谓的“高点的楼”也是近些年才兴盖起来的,这才让莆田开始象样了点,像个城市了,市区也稍微像市区了。记得读中学那会,也就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吧,那时莆田根本没几栋高楼,据说最高的也就是我所就读中学旁的那一座17层楼。市区规划较差,也有点乱,甚至还有点脏。它的大小在我看来也不过就是两条路(文献路和胜利路)交叉分布的那些区域,因此可逛街的地方并不多,绕来绕去就那块地。总之,这个城市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小又很土。
谈到地名路名又不能不叫我想起人名来。说实在的,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的名字起得不怎么好听,甚至也带点“土”的味道。也曾埋怨过父母,为什么不给我起个好听点的名字呢?据说我的名字是随便起的,那时没考虑许多。那个年代,起名字也是比较随便的,特别是农村地区更是如此,不像现在这么考究,从孩子出生开始甚至还在娘胎时就开始研究名字的事情了。翻字典,算八字,征求读书人的意见,搞得很郑重其事,打定主意非要起个好名字不可。这也难怪了,现在每个家庭就那么一个宝贝孩子,不重视才怪呢!不可否认,经过一番斟酌努力后,现在的孩子名字都起得不赖,质量比以往提高了不少,至少都脱离了土气,有一些韵味在里面了,有些名字也具有特殊的含义,这是一大进步吧。
其实,当时不喜欢自己的名字还有一个特殊原因,我不习惯被人关注的感觉,特别是以一种在我眼里似乎不怎么光彩的方式进行的。初中地理课上,当地理老师念起欧洲一个国家名称时总让我感到忐忑不安,甚至有点羞愧。因为这名字只比我名字多了一个“尔”字而已。那时,有个好事的男生课后总喜欢拿这事取笑我,然后在我面前大声念啊念,非要让我羞赧而死不可。这么一来,生性就腼腆内向的我心里多少有点疙瘩了。现在想来,这事其实也没什么,不过在当时却是一道阴影。
似乎不少人都对自己的名字感到不太满意,也有一些极端的例子。相信看过韩剧我的名字叫金三顺的人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件事吧,女主角金三顺为了改名可谓费尽周折,最后在男友的极力阻挠下才不得不放弃原计划。她一直想把“金三顺”改成“金熙真”因为她觉得三顺这名字实在太土。在韩国,三顺的意思是婚姻顺,事业顺,家庭顺,属于“民间流传”现在韩国人一般不太使用。而且,在现代韩国人看来,这名字真可以说是土得掉渣了。不能忘记其中的一幕搞笑片段:她在回家的路上哭得很伤心,当时司机就问她为什么哭。三顺就说同学取笑她的名字很土。司机说怎么会呢,只要不叫三顺就行了。三顺听了,哭得更大声了,简直是号啕大哭,而且最终为此而自杀了。当然,这不过是一场幻境,着重要体现的是她迫切需要改名的心理。
不过客观点说,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用以区分你和他人的一项标志。哪怕再难听的名字叫久了也没什么感觉了。就像一个美女,初次见面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久而久之身旁的人似乎对她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了,因为习惯了。反之亦然。交往一段时间以后,人们往往更注重的是这个人的性格内涵等等内在品性了。
08-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