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番话的杀伤力巨大,陆宗舆气的脸都涨红了一片,可偏偏又不敢与段祺瑞顶嘴。
不仅是因为段祺瑞的脾气人所共知,再者身份地位的悬殊也没道理以下犯上。他最终只能在心中骂咧咧的嘀咕了一阵,巴不得谈判会议因为段祺瑞的刚愎自用而弄得不欢而散,到时候要看看段祺瑞怎么向大总统交代。
陆征祥自然是知道段祺瑞在打算什么,他并不是不赞同这一点,只是外交谈判原本就应该有一个技巧,而不是单纯的意气用事。万一把日本逼急了,原本可以平息的事情又闹大,到时候又该如何收场?
“段总长,”他向前走了两步,语重心长的说道,“我知道袁总司令部从营口发回的电文您是看过的,但是大总统当时已经很明确的下令回执,勒令袁总司令不可轻举妄动,还说但凡所有反攻准备全部中止。由此可见,大总统是心意已决了。”
“你们根本没仔细看袁肃的电文,他在电文里所用措辞颇多激烈,怎么可能会因为大总统的命令而放弃早已盘算好的计划。更何况,辽东上上下下都支持袁肃继续挺进的意思,我陆军部同样也认为应该趁此机会收复辽东国土。”段祺瑞斩钉截铁的说道。
“关于收复部分辽东国土一事,大总统本已经是授意的,眼下我们来谈判的目的,就是要日本明确的拟出条条文文。可段总长您一直纠结于日本首相向我国公开道歉,反倒把这些正经事给耽误了。您看……”陆征祥循环渐进的说道。
昨天袁世凯在看完袁肃发来的电文后,确实对收复部分辽东国土一事做了交代。收复青岛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成功捍卫主权,而收复辽东半岛部分土地,则意味着中国军队通过自身实力改变国运。两件事前后衔接,对国内形成影响力不言而喻,足以为袁世凯进一步推行帝制打好民间舆论的支持。
所以在这件事上,袁世凯自然是秉承着能索要回来就尽全力索要回来。但是绝不能再让辽东的情况恶化,虽然现在中国军队确实占据上风,但也不代表北洋政府还有足够的心力把这场战争继续下去。
主要方面自然还是袁世凯急于称帝,但次要的方面也是考虑如果动作太大,会引起日本国内许多军阀的注意力和提防,反而不利于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好好发展。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的全身不单单是指日本,而是所有在华都有利益圈的列强。
段祺瑞并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也不是故意要固执跟袁世凯做对,但是他对日本人是十分了解,东洋小国却有着无限的野心,所有拓展本国势力的行动都是早有计划,一步接着一步的进行着。前清是因为无能,不足以提防这个看似“弱小”的国家。如今既是民过,他又身在其位,怎么可能不去居安思危、加以提防?
“陆先生,你才刚刚接任外交总长,之前又常年旅居国外,对于日本人怕是了解的不多。谈判桌上或者其他外交场合,你能看出他们是彬彬有礼、颇有风范的作派,但是他们事实上却是我们最可怕的敌人。无论是从国力发展的速度、地理位置还是国家发展的必经走向。一朝我们放松针对日本人,日本人必会得寸进尺。你明白吗?”段祺瑞掷地有声的说道。
“这……段总长,您的话似乎……”陆征祥脸上露出几分为难。他主观上还是认为段祺瑞的话有几分想当然,但是客观上自己的的确确才接任外交部总长不久,之前一直是驻使在奥国、德国、俄国和荷兰,亚洲这边的外交局势必然是没段祺瑞了解的深刻。
“陆大人,我知你是能干人,用不了多久你会明白我刚才的那番话。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次外交谈判的黑脸我是当定了,就看看谁能硬到最后。”段祺瑞丝毫不肯退让的说道。
“唉,若是如此的话,那就先依了段总长您的意思来办这件事吧。”陆征祥实在无奈,只能叹息的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一旁的陆宗舆却显得很着急,只是两位主事的大人物都这么说了,他还能说什么?最多也只能晚些时候回到总统府,原原本本向大总统汇报。
----------
【求收藏啊,求收藏啊!】
第11章,辽东反攻
中日外交谈判的内幕消息外人鲜知,但是通过在总统府和外交部的内部人员,奉天这边还是很快收到了相关的谈判内容。袁肃在得知日本人态度恶劣,始终不肯承认这是一次侵略行动,更不肯公开予以道歉,虽然他本人对道歉不道歉也不是很在乎,自己真正在乎的还是实际的权益,但日本方面的“不合作”却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尽管在前天刚刚收到总统府的回电,这份回电的措辞十分奇怪,表面上尽显是安抚和赞赏之意,又是慰劳辽东作战的全军,又是表示尽快论功行赏。但是实际上却是要求辽东这边必须按兵不动,而且就这件事还专门做了一番解释,不能因为一时意气而造成国际外交留下不可恢复的痕迹。
就袁肃本人而言,他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份电报更深层的意思,毕竟袁世凯之所以这样来撰写电报,这其中肯定是有其他的暗示。其实就算不费脑子,直接也能推测到如果违抗中央政府的命令行事,后果肯定不会有好事。不管最后是否更好的推动外交谈判的发展,但“不停命令”这个帽子算是扣定下来了。
不过并不因为这样的风险,他便会轻易就范,自己看准的还是袁世凯称帝需要拉拢一批军事将领的支持。尤其是经过了辽东一战,他袁肃的名声在国内必然会又上升一个档次,单凭这一点袁世凯就不能轻易的制压自己,最多就是今后发展的路子不太容易罢了。
可细细想来,袁世凯的历史寿命似乎也没有几年了。
当然,除此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还是紧随总统府发来的电文之后,陆军部又专门发来一封密电。这封密电是段祺瑞亲拟,以陆军部总长的名义命令袁肃按照既定计划执行,随时进兵辽东腹地,尽可能多占取辽东领土,为谈判之事提供便利。
其他的不必多想,单单有段祺瑞的授意就足够了。
第一点陆军部毕竟是全国军事中枢机构,陆军部派发下来的命令名义上就是最高命令;第二点腹黑点说,就算这件事真的会闹出不愉快,袁肃到时候也能把责任推卸到段祺瑞身上。
于是在十一月十六日上午,袁肃正式下达执行反攻计划。
营口第一兵团和第二师第一旅即刻向东城区发动进攻,针对还盘踞在营口近郊和沿海地区的第五师团登陆部队进行清扫。同时盖州防线上,十七师、第一旅和第二师两个旅,也立刻展开对第五师团主力部队的合围。
仅仅停息了两天时间的辽东战火,再次被点燃了起来。并且较之之前而言,实际上这次反攻的规模要远远超过日军进攻的规模。
营口东部地区的日军早已听说了中日谈判的消息,因此在十四日便停止进攻,等到师团司令部撤退的命令。只可惜师团司令部一直没有确切的消息,这边两个联队的兵力也只能继续等待。本以为中日进入谈判阶段就意味着停战,哪里知道中国军队这会儿又主动发起反攻。
第二舰队的大部分主力舰已经撤回旅顺海军基地,只留下一些轻型军舰和运兵船还停泊在渤海海湾上,等待接应营口这边的部队撤回。事实上第二舰队到今天业已等得不耐烦,只是再不耐烦也不能抛下这几千人不顾。
失去海军炮火的掩护,面对两倍多与本部的中国军队,再加上连续消耗多日所剩物资不多,营口东部地区的日军很快就陷入包围的困境之中。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即便中日两国已经开始谈判,但军队驻守的防线依然没有任何松懈,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进攻还是能够从容展开防守作战。
营口东部的战事很快升温起来,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都打的十分顽强。
中国军队兵分三路进行迂回包抄,不过却在东城区的巷战中与日军防守部队纠缠不下。另外两路迂回到沿海地区发起夹攻,很快就爆发了大片区的肉搏战。中国士兵的士气十分高涨,而且人数众多,一下子反而让日军拿手的白刃战变得十分不利。
交战整整持续了一天,袁肃前后调集了两批部队进行轮换进攻,不给日军一丝一毫喘息休息的时间。而日军除了几艘轻型军舰提供极其有限的炮火支援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外来援助,士兵们疲惫应战,防守的强度每过一个钟头就会大打折扣。
截止到傍晚,中国军队完成了对海岸一带地区的占领,彻底将东城区内余下的日军残部包围了起来。东城区的巷战进行的十分吃亏,不仅对中国军队而言吃亏,对日军军队而言同样吃亏。前者是缺乏巷战经验,而且又急于求成,因此让潜伏在暗处的日军有机可乘。后者一开始还有一定优势,可是随着中国军队分区切割,部队逐渐的分散,彼此之间更是失去联络,仅仅只能各自为战。
因为天色已暗,再者与日军的巷战也造成了一定伤亡,袁肃果断下令各部停战作战,于东城区周边设防围拢。他原本就没打算一口气将营口的日军全部消灭,即便是包围了东城区剩下的日军残部,也只是打算尽可能收为俘虏。
现阶段已经不是重创日军生力军,又或者是制造一些重大的政治影响。辽东这边接下来的所有军事行动,全部都只是为了给中国谈判代表团增加砝码罢了。只要能抓一批俘虏,这批俘虏就能被当作商品在谈判桌上卖出去,到时候日本代表团要考虑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倒要看看还有没有之前的傲慢之态。
盖州防线的战斗进站并不像营口这边顺利,毕竟营口这里两个联队的日军登陆队,目前俨然属于一支孤军,既缺乏物资又孤立无援,所以能够一鼓作气完成包围。盖州这边集中着第五师团主力部队,又有炮兵又有后勤指挥系统。
第一旅和第二师两个旅之前连据守阵地都打得十分艰难,更别说反守为攻。
中日双方在盖州南部断断续续交战四、五回,有零星的摩擦,也有大规模冲锋。但是直到一天战斗结束下来,中国军队并没能占据多少便宜,仅仅只是在第一轮突然袭击时攻克了日军在正南方向的两处军事据点。
赵山河和田文烈本打算收回之前沦陷的西南侧翼阵地,可惜连续好几次冲击都被击退,甚至因为多次冲击而出现火力断点,险些让日军打了一个防守反击。好在下午两点钟时张作霖十七师及时赶到日军东翼发起进攻,迫使日军分兵防守,这才把日军稍微高涨的气焰完全压制了下来。
只不过纵然有十七师的加入,可正面对战中日军队的素质还是最大的鸿沟。
袁肃对盖州这边的战况并没有过多批评,他无非只是希望通过军事行动制造压力,要说唯一寄予希望的目标还是在营口这边。他在当晚发到盖州的电文里称,今后对日作战不必急于求成,只需趁势而为即可。
当天晚上,旅顺司令部便将辽东这边再发变故的消息转发到了北京。
直到次日凌晨时在北京的日本外交代表团才收到电文,内藤新平和日置义都大感头疼,连夜磋商许久。到天亮后再次动身前往广渠门外交部公务招待所时,日本代表团的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