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六章 东施效颦的大舅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江老幺凭着自己积极表现,在沪市菜篮子计划中添砖加瓦,赢得政府青睐,得知他此刻正在创业,恰逢政府手里有一批霓虹国援助的无息低息贷款。所以赶早不如赶巧,批了一小撮给江老幺,作为嘉奖。

    虽说霓虹国此举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陆市场,并非做好人,但对于江老幺来讲,已是没得挑了的,目前只有霓虹国有纯熟的方便面生产线。

    不过拿到贷款已是十二月了,从五月份离乡,忙到现在,一直都没回家瞧瞧老太太和傻丫头。

    上回电话里,老太太说着说着,就在那边哭了起来,着实让江老幺于心不忍,赚钱的事可以延后,亲情可等不得自己。

    把宋安邦召到沪市,同时带着公司从别处挖过来的两个老师傅。

    目前还是老一套,修整规划厂区,招文书财务,至于机器的事,江老幺和宋安邦商量后,决定先把自家方便面试制出来后,再一起去霓虹国。

    金师傅原来厂子的机器被接手了,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练手,以及调试独家配方。

    要是做的难吃了,或是不符合国人口味,一样成功不了。

    就这样,在大股东江董事长乐呵呵跑回去准备过年的时候,小股东宋总经理领着两个师傅,几个新招的工人,开始漫长的试验过程。

    才阳历十二月,阴历腊月还没到,黄土乡街道上一处铺子前,就已经排起了长队。这是二舅哥出来单干租的的店面,前面卖货,后面大院子里制备挂面。

    当地的习俗,过年了走亲访友,两包砂糖,一把挂面,条件好点就再装些鸡蛋。平日里看望生病的人,去吃酒席,挂面也是必备品。

    大抵原因还是实惠,样子好看,拿得出手。因为再过二十年,日子好过了时,家乡鲜有人送礼送挂面的了。

    二舅哥正是赶上了时候,现在买挂面送礼,以后人们吃厌了机器和出来的干面,也会时常买买挂面,不过大多数作坊也偷偷用上了机器。

    唯独二舅哥,顶老实憨厚的一个人,硬是一直手工和面揉面抻面,所以声誉起来了,虽然辛苦,但相比于外出务工的,也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照理说,现在二舅哥才刚出来单干,既是手艺没达到巅峰的时候,又是新店刚开张没名气的时候,怎么着也不会有那么多客人。

    即便江老幺当初偷偷让老赵去隔壁几个乡雇人来照顾生意,也不可能天天如此爆满,供不应求。

    说到底,还是心理现象,得不到的越想要,别人买的也跟风买。

    最初,岭乡被雇过来的婆娘,做戏硬是做整套,装模作样打听二舅哥的店在哪?说岭乡买过的都说好吃。

    就这样,在黄土乡传开了,张家老二会做挂面,人岭乡的都跑过来买了。名气打出了第一步。

    才单干的二舅哥手里没有余钱请帮工,一个人既负责做面,又负责卖面,索性只开半天。就这样,这个老实本分的二舅哥,不知不觉中就使用了饥渴营销这一利器。

    回到了家,江老幺被老太太揪着耳朵老半天,才算把久不归家的事放过去。

    这回江老幺回家除了给家人带些稀罕物件——两台收音机,一台缝纫机,一台佳能,就拉着一箱子书回乡了。

    就算自己没工夫看,以后有孩子了,装也要装着看,父母的言传身教实在是太重要了。

    丫头看到江老幺上山了,立马放下手里的竹篮,跑过来,站在江老幺面前,就这么瞧着对方,没说话,咬着嘴唇,眼里已经起雾了。

    在江老幺“失联”的几个月里,傻丫头开始时苦苦等待,想的不行,老是担心江老幺在外面出了啥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