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通过种种办法,试探自己的对手屈希勒尔将军手中的机动兵力究竟有多少。从四个集团军的敌后运动战,到布多戈希北线突击战,再到最后的城市防御战,楚思南最终从屈希勒尔调动坦克第四集群部队回防季赫温这一点上,推测出了一点,自己的对手已经没有机动兵力可以随时投入作战了。
敌人机动兵力的枯竭,预示着最后决战时机的到来,为此,在10日清晨,第一缕曙光出现在雪原大地上的时候,楚思南就在他位于伊门河南岸的指挥部驻地里,下达了全别洛耶湖区方面军作战实施令。
这无疑是楚思南所指挥的第一次大规模、全局性的战区战役,如果说心里不紧张,没有几分忐忑,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只不过在忐忑的同时,他还有着极其强大的自信,这份自信不仅来源于前段时间的准备,同时,也来源于他身后的方方面面的支持力量。
无论当初在克里姆林宫内的政治斗争如何的残酷,如何的黑暗,如何的令人憎恶,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布柳赫尔以及他所代表的整个军方实力,都在坚定不移的支持着楚思南的北线作战方案。而以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另一方势力,到目前为止也在积极的配合着他的作战,就像崔可夫,他就在始终不渝的配合着整个北线作战进程。楚思南从这其中有了很深的感触: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也无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内斗如何凶残。一旦当他们遭遇到外地入侵的时候,团结抗战、保家卫国就将成为各方的一直目标。如今苏联的情况,和国内的抗日战争是何其的相似?
内有充足的支持,而外则有良好的战役发起时机,楚思南自然是信心百倍。
当然,信心只是获取战争胜利的必备因素,但却绝不是支持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楚思南要想获取整个北线战役的最终胜利,还需要做好精心的布置。
在全局的战役安排上,楚思南给各个下属集团军、混编部队、民兵集团,下达了其各自务必在限定期限内,实现的作战计划:整场战役的最先发起时间,限定在10日下午4点整,而发起点,则是德军防御力量相对薄弱的季赫温防线。楚思南命令,集结在季赫温以东地域的两个民兵集团军率先对该地区的德军防线发起总攻,其作战目的,在于将该线德军的防线,向西压缩,并最终迫使其撤入季赫温近郊地域。而与此同时,处在季赫温西线的两个步兵集团军、两个装甲师,也务必展开对该地域德军防线的正面突破作战,其作战目的,在于穿插进德军防御纵深,控制甚至摧毁经由季赫温通往德军北方战线的铁路交通线。
楚思南相信,这一部作战计划实施之后,肯定能够引起德军指挥部的恐慌,如果季赫温失守,进攻的苏军部队,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沿沃尔霍夫河一路北进,直插沃尔霍夫方向。这一条路是德军整个坦克第四集群的后方通道,如果苏军这一路突击过去,炸毁掉沃尔霍夫河上的桥梁,那推进到斯维里河方向上的德军坦克集群,将会遭遇灭顶之灾后退无路,后援无门。
从这一点上看,德军方面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这一线的防守的,而在手中没有机动兵力的情况下,他们除了在列宁格勒外围地区抽调兵力外,没有别的出路。
为此,楚思南的第二步安排,就是命令**夫中将以及他所率领的第五十二集团军,从10日开始,加大向列宁格勒方向的突围,同时,要求困守列宁格勒城中的第五十五、第四十二集团军,展开对城外德军方线的突击,务必使德军无法在列宁格勒地域抽调出兵力。
而在布多戈希一线,楚思南命令分别驻留在东西外围地区的第二十七以及突击第二集团军,则开始对其各自正面的德军防线发动攻势。而第三十四集团军的作战任务,则是从战役发起之日,对德军布多戈希东面阵地发动突击,力求截断这部分德军向东撤离的道路。
在西部战线,楚思南的命令是,扼守该部区域的苏军部队,分别以小维舍拉、诺夫哥罗德为中心,向该区域德军防线发动佯攻作战,迫使该部德军收缩防线,从而无力顾及其他方向上的战斗。
楚思南的作战安排,很明显的凸现出了他的意图,那就是像拉弓弦一样,拉拽德军的防线,当德军布置起来的整个防线被拉动的足够薄弱的时候,随着一声断弦巨响,德军的整个防线都会坍塌下去。
到那时,雪山的崩塌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