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银送到了希望银行的造币厂进行加工,其他物资根据需要进行了分类储存。
在这些事有条不紊的推进过程中,宣府镇出现了一个新鲜事物——报纸。
一份名为《华夏时报》的报纸借着对审判山右豪商集团的报道,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就成了大街小巷热议的话题。
关于报纸的名字,开始本来打算叫做《宣府时报》,张三觉得要办就应该一份全国影响力的报纸,《宣府时报》地方性太浓厚了,经过一番商议后,决定使用‘华夏’二字,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华夏二字代表我泱泱大国之风范。
报纸现在暂时定为每十天一版,以后根据效果再改变版数,最高到日报。目前的主编由张三兼任,在宣传这一块儿张三可不敢放松,他可是对后世的公知深恶痛绝,现在自己有能力就决不允许这样的人发出任何声音。
虽然张三兼任了主编,但是让他写文章那还不如直接杀了他,报社里自然有一批招募的读书不成的落魄文人按照张三的要求写稿。张三只把关最后的定稿,哪篇稿子能用,哪篇不能用。
报纸刚发行的时候,并没有人买账,张三就让一群十几岁的孩子给各家酒馆食铺,青楼楚馆免费发放。第一版只印了一千份儿,全部免费发放了出去。
各家收到报纸的商家,看到报纸上的内容不由瞪大了眼睛,报纸一共八个版面,第一个版面是报道张三的工作行踪,比如说张三先生视察某军营,做出重要指示等,第二个版面就是关于山右豪商的审判,标题很醒目,大大的黑体字《叛国贼的下场》,第三版是土地清丈报道,以及其意义如何?第四版是朝廷动向,第五版是工商业报道,比如某煤矿开采出第一块原煤,第六版是民府新闻报道,第七版是评论员文章,第八版是社会约稿,第一次发行详细介绍了如何投稿,一旦被报纸采用将付给丰厚的报酬,商家大致一看这不是朝廷的邸报吗?
什么时候朝廷邸报都能让普通百姓观看了,再仔细一读,发现某些版面竟然是没有写完的报道,要想知道后续报道就只能等到报纸下一次发行。
一些性子急的人已经是抓耳挠腮,一副迫不及待想知道后续的报道。一次免费的发放在百姓中间引发了热烈的追捧,甚至有些灵醒的茶馆专门雇佣识字之人为客人读报,用以吸引顾客!
由于下一次发行要等到十天之后,读报人每天只能反复换着读八个版面的报道。不少贫穷的读书之人,听到投稿还能获得稿费,都动起了心思,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写一点啥呢!反正报纸上说了,诗词歌赋,话本小说,戏曲时评都可以,只要你写的东西入了编辑的眼,被刊登在报纸上就会有报酬,根据体裁不同给予不同的稿费!
自古文人相轻,谁都不觉得自己的文笔很烂,写的东西不堪入目,总觉得自己一定是下一个李太白,下一个苏子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