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噢噢~~~~~~~~!”
在观众们的热情欢呼声中,张方抱着他最亲密的民谣吉他,率先登上了复赛的舞台。
“张方加油!”
其他几位学员在身后为张方送了他们的祝福。
在特训期,这些学员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练唱也是在一起,早已结成了比较深厚的友谊。
他们彼此间虽然是竞争关系,但他们都希望大家今天都能有最好的发挥,不要在这个舞台上留下遗憾。
大屏幕上打出了张方要在第一轮演唱的曲目信息——《春风十里》!
观众一看这文艺的歌名就知道,这肯定是一首民谣作品。
没错,按照张方的特点,林在山在这轮给张方搬了一首异世的经典民谣作品——鹿先森乐队的《春风十里》。
张方的声音在这几位学员中算是最没特点的,他的演唱也是不温不火,除了温暖以外,他声音中没有太多的特色可以挖掘。
要想让张方在这轮比赛中脱颖而出,林在山只能在作品上帮张方多捞点分数,而这首《春风十里》,正是最适合张方这种没有太明显特点的嗓子来演唱的旋律大于演唱很多的作品。
这首歌相信听过的人都会被它的旋律莫名的击中,至于说歌手唱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能用旋律击中人心,就是这首歌最大的成功之处。
在这一轮比赛中,林在山没有特别照顾谁的意思,他按照每个歌手的特点,为他们搬了有可能帮他们拿到最高分数的作品。
而对于演唱比较短板的张方来说,这首《春风十里》的旋律,就是他这轮比赛最大的倚仗。
张方本人第一次听过这首歌后,就深深的迷上了这首歌的曲子。
眼下带着对这支曲最深刻的感悟,张方拨响了指间的旋律,用安静而温暖的嗓音开唱了——
……
我在二环路的里边~想着你~
你在远方的山上~春风十里~
今天的风吹向你~下了雨~
我说所有的酒~都不如你~
……
我在鼓楼的夜色中~为你唱花香自来~
在别处沉默~相遇和期待~
飞机飞过~车水马龙的城市~
千里之外~不离开~
……
把所有的春天~都揉进了一个清晨~
把所有停不下的言语变成秘密~关上了门~
莫名的的情愫啊~请问~谁来将它带走呢~
只好把岁月化成歌~留在山河~
……
这首歌最好的诠释了冯唐那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现场观众和专业乐评人再次领略到了张方的民谣魅力。
张方表演结束后,立刻就是观众和乐评人打分的环节。
观众们都很感性,对张方让人忘我的演唱大加赞赏。
但专业乐评人都知道,这首歌本身,要远大于张方的演唱。
如果这首歌是张方自己写的,那乐评人一定会给张方打高分。
但大家都知道,这首歌是林大叔写的,张方只是唱而已,而单论唱的话,张方的表现不是很有说服力,所以乐评人并没有给张方打出太高的分数。
最终,张方的观众支持分是785分,乐评人打分是227分,总得分1012分。
按照1600分的总分来看,张方的1012分才刚刚及格而已。
这个分数虽然不高,但张方内敛温暖的演唱,却给今天的决战拉开了一个不是那么残酷的好头。
在张方之后,彩蝶的高毅第二个出场了。
依照高毅大哑不哑的嗓子,林在山在这轮给高毅搬了异世阿杜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撕夜》!
在异世,这首歌是由台..湾音乐人蔡政勋和民谣歌手王武雄联合为阿杜量身创作的歌曲,创作灵感来源于阿杜早年的经历。
在进入歌坛之前,阿杜曾当了7年的建筑工人,或者说的更准确点是包工头,期间经历了诸多辛酸,这首歌正是讲述了一个平凡工人的现实生存问题。
这个位面的高毅,没有阿杜那么波折的经历,但他在歌坛混的一直都比较挣扎。真,他过的日子不一定就比阿杜做建筑工人时期过的日子好。
正是有着这样煎熬的履历,高毅对这首歌才会感触极深。对于他来说,这首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只有撕了黑夜,他才能迎接光明!
带着致胜的决心,高毅开始了新一轮的征程——
……
我把梦撕了一页~
不懂明天该怎么写~
冷冷的街~冷冷的灯~照着谁~
……
一场雨湿了一夜~
你的温柔该怎么给~
冷冷的风~冷冷地吹~不停歇~
……
那个人在天桥下~
留下等待工作的电话号码~
我想问他~多少人打给他~
……
随手放开电话上~
那本指引迷途心灵的密码~
我的未来~依然没有解答~
……
相比那些新人歌手,高毅这位30岁的“老将”在现场发挥要稳定的多,他最会把自己的特点最大化的呈现出来。
这首歌带着哽咽的腔调,高毅唱的可谓是感人至深,很多观众都被高毅干裂的嗓音给抓住了,虽然听不太懂高毅到底在唱什么样的故事,但他们都能感受到高毅歌声中的无助与心酸,这歌声触动着人们在发酵属于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让人感触颇多。
专业乐评人是对高毅的演唱亦是频频点头,他们都觉得高毅在这首歌的纯演唱方面做的很到位,给人的想象空间很足,感情也很真挚,这应该算是高毅最好的演唱水准了,他丝毫不大折扣的全都展现了出来,这足够让乐评人给他打高分了。
……
旧电话撕了一页~
我的朋友还剩下谁~
冷冷的心~冷冷的梦~在哽咽~
……
两个人试了一夜~
抱得再紧也不能睡~
冷冷的你~冷冷的泪~湿了夜~
……
舞台上,依着平稳的状态,高毅给这首《撕夜》完美的收了尾,别人可能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