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是顺理成章。
至于赵信自己,他想要南直隶的江北几府,也只能亲手去夺取。
郑森为两人斟酒,每一个动作都很稳,神情专注,不会有一滴酒洒落在桌面上,但他一直在暗中观察赵信。
赵信的手与他一样粗糙,赵信挂的戚刀黯淡无光,赵信的酒量似乎很不错,在郑森看来,赵信未来也许会成为郑氏最大的对手。
郑森原本很反对父亲去取广东,他少年时曾经跟在钱谦益后面学习,知道江南的富庶和南京的重要。
但这几个月郑森重新认识了这里,他不得不承认,江南已经归赵信所有,他们只能再去取广东。
初春时节,江水不封冻。
江南的春天来得早,再过一段时间,柳树就要发芽了。
江南的义军经过训练后,虽然强了不少,但拿出来与清军野战仍然很冒险。
满清在扬州驻扎了四万大军,赵信想分兵往荆襄还是有些早,于是,几队商人渡江后往北方而去,战乱阻断不了商旅,他们与其他的商人没什么不同。
应天府是个奇特的地方,因为只有这里才归于隆武朝的治下,这里的田赋和商税以及诸多田产和宅子归于皇室,这是一种默契,赵信不会让隆武帝过的那么惨。
朱大典带着从“降清案”中搜刮的银子离开了应天府,其他的东西必须要留下来,包括他从金华带出来的两千兵丁。
这半年,江南的变化太大了,各地都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权力交接。
金华府现在是浙江巡抚的治下,等朱大典回到老家,再没机会回到从前。
权力斗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赵信没有去送他,有些人注定要被这个时代淘汰。
朱大典不需要怜悯,至少他曾经挺身而出,就凭这一点,他已比千万人胜过千万倍。
所以,赵信没有进一步为难他,若能安稳在家渡过余年,对朱大典来说也许是一件幸事。
现在,南直隶及浙江名义归于江南总督府统治了,马士英留下了一个活口,写诏书时表示这是战时临时的举措。
天气已开始转暖,赵信并没有急于立刻出兵,有两件事必须要办在前头。
首先是江南总督府开考取士,从朝廷被淘汰的士子中遴选人才,方以智担任主考官。
不分秀才还是举人,一旦被录用,立刻分配到张青麾下,先在杭州熟悉江南总督府的运行方式。
另一件事,赵信在杭州郊区设立讲武堂,专门录用愿意从军的识字年轻人,那其实是他扩大的亲兵营。
占据江南后,赵信明显感觉到人才不足,军中只会舞刀弄枪的粗汉一抓一大把,有多半的将官不认识字。
这不是赵信理想中的军队,也不是一支有前途的军队。
今年讲武堂初建,只有一百五十个学生,规模不大,但打下基础却是够了。
赵信希望过几年这里能出几个像陈靖和张猛那样的将才,如果真能这样,何愁不能平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