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大典知道赵信不会放过自己了,赵信为什么要把自己从首辅的位置上拉下来,朱大典怎么也想不通。
赵信毫不客气,冷声道:“我会上奏圣上彻查此事,等圣上确定主查人选后,我会把胡伟交出来!”
朱大典见赵信不给面子,也不再假惺惺了,喝斥道:“赵总督,你不要太嚣张!”
朱大典从来就没畏惧过赵信,当他选择翻脸的时候,连对赵信的称呼都立马换了。
赵信面露冷笑道:“那明日朝堂见吧!”
赵信、郑芝龙这两位王爷从镇江来到南京后,士子们不再闹事,静静等待朝廷的处置结果。
赵信与郑芝龙联名上奏本,要求朝廷彻查科考舞弊案,内阁首辅朱大典上奏,弹劾京营总兵王震擅自捕捉新科探花胡伟。
进退维谷啊!
隆武帝恨不得抽朱大典几记耳光,首辅的位置都给他了,他怎么如此不知好歹,居然为了贪墨些许银子二犯下大错,以朱大典过往的名声,这件事十有八+九错不了,而且很可能是被人下了套。
朝堂中连续议论数日,在这件案子没有结果之前,隆武帝不敢处置王震,以免引起士子更大的失望。
赵信再上奏本:“朝廷开科取士,关系国家基石,黄道周德高望重,张国维声名远扬,马士英精通政事,请以此三人为主审官,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给天下士子一个交代!”
赵信选的三个人很微妙,黄道周算是隆武帝的心腹,马士英是现任内阁大学士,张国维曾经是鲁王朝的首辅,在江南声望很高,自隆武帝即位后一直闲置在家中,此时复出,恰逢其时。
二月十五日,隆武帝下旨,召黄道周从湖南回南京,同时命马士英为主官,张国维为辅彻查此案。
这个案子没想象中复杂,胡伟到了大堂上,棍子都没打,立刻招的明明白白,他给朱大典送了五万两银子,当初是想买个状元,没想到变成了探花。
至于何时送的银子,找何人换的卷子,一路供的明明白白,以他的水平是写不出那样的卷子的。
黄道周还不知在哪里,马士英只审了两天,再查阅试卷底根,立刻清清楚楚。
朝野一片哗然,朱大典内阁首辅的位置岌岌可危,内阁吏部尚书张肯堂等人联名弹劾朱大典,墙倒众人推。
朱大典这个首辅位置得来的容易,当初隆武帝迫切希望赵信放弃鲁王,黄道周又受战败所累,因此从浙东内阁大学士中选出他作为首辅。
不过,从福建同来的内阁大学士并不认同他,现在浙东的定海王赵信更是带头反对他。
唯有隆武帝不愿意放弃朱大典,因为他再难找到一个比朱大典更合适的首辅,纵观朝堂,有声望担任首辅的也只有赵信推荐当主审官的那三人。
黄道周冥顽不化,马士英在弘光朝时在江南留下重重恶名,张国维,那绝对不可以,听说他最反对鲁王退监国之位。
局面就这样僵持着,隆武帝迟迟不下旨,想等黄道周回到南京再做计较。
浙江、南直隶各地骂声四起,朱大典就像当初的马士英,坐在千夫所指的位子上,但他还怀有一丝侥幸,每日照常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