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安不说话,他和方言之间一直是这样,方言愿意说,他就听着,但他从来不问。
“周哲学校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他压力也越来越大。”方言抽着烟,“算了吧,就这样吧,反正也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结果。”
孙协安举起酒瓶,给方言又倒了满满一杯:“来,喝酒,一醉解千愁。”
孙协安似乎是觉得气氛太过沉重,开始说起自己工作上的事情。
“这次说不定,哥们儿我终于能做点真正想做的事情。这次来的中层,有两把刷子,做的事情靠谱。”孙协安喝着酒,说着心里话。
john这次的空降,本来让他和底层的员工之间,都充满了无限的疑问和不确定感。但是,john的出场和举措,无疑打了漂亮的一仗。
john的务实,果然名不虚传,飞到分公司的第一天,就是马拉松式的会议历程,从早上九点钟开始,一直开到半夜三点,和这边的每个项目,每个负责人,都做了沟通和交流。
项目必然从业务核心开始,一步一步问到细节,每个问题如刀锋一般,切中要害。这是真正的行家里手,不会和你在虚的地方浪费时间,必然是从实的地方做起。
john的问法,有种让你无法控制的被压迫感,有种在他开口之前,他就已然洞悉你谈话底牌的感觉。
面对这种感觉,有点像大学的毕业答辩,明明知道对面的老师都比你渊博深厚,从知识技能上无限碾压你,而自己的论文已然摆在面前,不能不答辩,不能不为自己的设计和观点做出阐述。而你不知道对面的老师,会从什么地方入手,对你提出最强的质疑。
孙协安甚至是有点享受这种感觉,大学毕业,硕士毕业,出国留学,这样的场景他经历过太多次,而每次,那种自然而然的紧张和兴奋,都让他怀念。
离开校园,这是第一次,让他再次有了这样的感觉。
而面对john质疑的特别厉害的问题,而自己又确实没有做好,或者没有进行对应的举措和思考,孙协安就老老实实选择承认自己没做好,会想办法改进和优化。
永远不要试图糊弄你的老板,所有你糊弄他的内容,日后都会报以更大的代价,糊弄你的老板无异于糊弄你自己。
没有人在职场上是永远正确的,而你的老板往往比你具有更好的眼光来发现你的问题,在这种时候,承认失败和错误,做出补救,及时调整和总结,往往能得到最快的职场成长。
然而,显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具备孙协安的思维和方式的。
那场会议孙协安没有参加,但是听说闹得很大。隔壁x项目组的负责人林子健直接和john拍了桌子,原因是john决定将x项目整体砍掉,所有人员转型去做一个新的业务类型。
林子健,一个三十多岁的东北老爷们儿,首先是拍了桌子,然后是红了眼眶,孙协安明白,五十多号人,一起辛辛苦苦做了两年,最后的结论是无声胎死腹中,直接砍掉。
为了做成一件事,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都不足为外人道。
那是无数个加班的日夜,那是每次讨论的撕扯和纠结,是深夜闪烁的显示器前流淌的时光,也是达到每个想要的效果之后的欢乐和兴奋,是加班到深夜之后去烧烤摊说的那些心里话,也是熬到两眼血丝之后隔壁的兄弟递给你的那瓶红牛,是为了一个技术细节,所有人的集思广益,也是家有病重老母,帮你抗下所有工作内容,只为了让你安心回家陪母亲做手术的同事……
一个突然空降的中层,一夕之间,要让所有的这一切,灰飞烟灭,林子健怎么能不怒。
孙协安有种兔死狐悲的伤感,但是他无能为力。
这种感觉就好像你看杂志的财经版或者捧读名人传记,往往会提到,某某人杀伐决断,做出了非常果决的业务转型,但是谁问过,转型之后,那些原来业务的员工去了哪里?
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铭记的,只有战役和名将,那些献出生命的士兵,无人问津。
林子健怒气冲冲,提了辞职。正式成为了分公司被接管之后,离职的第一人。
john对所有的业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重新布局,这次布局,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选择了留下,也有人选择了离开。
孙协安和大元,都成为了留下的那批人。
大元在孙协安深夜的蹭车路途上,和他说掏心窝子的话:“就是想试试,到底能不能做好一件事,就是想要努力拼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