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皎皎本就涨红的面颊愈发烫了起来,恨不能把头埋进脖子里边去,手指局促的捏着衣角,不敢看娘和哥哥现在的神情。
何氏见她如此,却是心下大安,天下儿女在母亲面前总是有着无限豁免权的,只要不是罪大恶极,无论到了何等境地,在母亲面前,终究会有回旋余地。
更何况女儿只是个八岁的孩子,又是胡家血脉,在胡家时虽也不被优待,但较之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自己,境遇却是好之又好,真的要求她马上接受祖母和父亲被舅父所杀、父亲还被剜了心肝的事实,也未免太过苛刻。
儿子聪敏懂事,何氏内心自然欢喜,女儿一时钻了牛角尖,经由儿子劝慰之后能想明白这个道理,何氏更觉欣慰。
胡皎皎一直红着脸没有说话,何氏也不强求,温柔抚了抚女儿发顶,道:“没关系,娘能体谅,咱们是一家人,有什么话说开就好了,娘只怕你们什么事都憋在心里,生生叫咱们娘仨疏远了。”
她语重心长道:“哥哥一直惦念着我们母子三人,了结胡家的事情之后,又接我们上京居住,他是一番好意,满心关切,我们却不能当成理所当然。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这话虽有失情理,可成婚之后骨肉疏离的事情还少吗?不说别的,只看你外祖父——那是我的生身父亲,这些年来,又何曾管过我的死活!”
何氏说到此处,触动情肠,不禁流下眼泪来。
胡皎皎心里又愧又疼,小声抽泣着道:“娘,你别哭!都是我不好,惹你伤心了!”
何氏抬手拭泪,笑着摇头:“你外祖父无情,跟你又有什么关系呢。”
她顿了顿,继续道:“嫂夫人和蔼,早早收拾了院落出来供咱们娘仨居住,哥哥也愿意长久收容,只是咱们自己不能不懂事,真就厚着脸皮天长地久的住下去。娘想着咱们初到京城,两眼一抹黑,又没什么相熟人家,暂且在哥哥府上借住倒还使得,等过个一两年,把京城熟悉过来了,还是得重新寻个地方安置。日后康林须得娶妻,皎皎也得议亲,叫外人看着一家子厚颜住在舅家,总也不成体统。”
胡皎皎年纪不算大,听母亲说嫁娶之事,倒也不甚羞涩,反倒是胡康林颔首应声,说:“娘想的很长远。”
何氏笑意温柔,手扶在他肩头,道:“京城是好地方啊,名宿大儒诸多,等到了那儿之后,娘求你舅舅帮忙参详个人选,送你去读书,还有皎皎,不管什么时候,多学点东西,总是有好处的。”
胡康林郑重点头,胡皎皎也是一脸认真:“知道了,娘。”
外边日光灿烂,好像能一直暖到人的心里去,何氏将母子三人的手交叠在一起,由衷道:“你们舅舅给的,终究不是咱们自己有的,他体贴咱们是一回事,咱们却不能依仗他的声势在外胡作非为,给他丢脸,这话你们俩要牢牢记在心里!到了京城之后,咱们母子三人便是一体,更加不能先生内乱,骨肉离间啊!”
胡康林与胡皎皎对视一眼,齐齐应下:“娘,我们记住了!”
……
高祖与一众扈从骑马,何氏与一双儿女乘坐马车,接连赶路半月,终于顺利抵达京师。
何氏叫仆婢搀扶着下了马车,领了儿女下来,微有些忐忑的同哥哥一道入府,没走几步,便见一众仆妇簇拥着个英姿飒爽的妇人迎上前来,身后跟着一大一小两个男孩,料想便是嫂嫂朱氏,忙福身去拜。
初次相见,朱氏同样还礼,又执了她的手,脸上带笑,关切道:“妹妹一路辛苦,饭食都是早就备好了的,且先歇一歇再用。现下既回了家,便不要拘束……”
说完,又叫两个孩子给姑姑磕头。
何氏见嫂嫂热情体贴,不禁暗松口气,将早就备好的礼物送过去,又示意一双儿女给舅母问安。
寒暄过后,她悄悄打量嫂嫂,便见朱氏面容周正端庄,并不十分美貌,面若银盆,体量微丰,浑然不似时下赞誉的杨柳美人,眉宇间带着几分坚毅刚直的气度。
也唯有这样的女子,才能在父亲身受重伤之后代替父亲上城头坚守吧。
何氏心下赞许,神情中不觉透露出几分来,朱氏在京中见多了高门贵妇的矜傲情态,看不起她出身武家、体貌粗犷,却又碍于丈夫威势不得不低头讨好,现下见小姑子如此作态,愈发喜爱几分。
她本就是直来直去的人,见状也不遮掩,当即笑道:“说句冒犯的话,妹妹可别生气,没见面的时候,我问夫君妹妹生的如何,他说是跟他差不多,我心想那可坏了,到时候带回来一个又高又结实的回来,怕就要跟嫂嫂一样,出门时备受瞩目了。”
何氏听得忍俊不禁,却由衷道:“嫂嫂孝义双全,为国守城,功在百姓,又岂是世间寻常女子所能匹敌的?我方才也在想,若嫂嫂是我,易地而处,决计不会如我这般深陷胡家,不得脱身。”
胡家的事情朱氏早就听丈夫提过,后来兴安那儿也有书信发还京城,现下听小姑子这般言说,朱氏不禁正了神色,轻轻摇头:“若是太平年间,是妹妹这样的姑娘过得更好,可若是到了天下动荡的时候,便是嫂嫂要更胜一筹了。”
说完,她视线落到胡康林和胡皎皎兄妹俩身上,目光不无歆羡:“妹妹生的好,两个外甥也跟金童玉女似的,不像我们家两个小子,像他爹,五大三粗的,成年之后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呢!他们俩除了功课之外,每日还得跟从师傅习武,累是累了点,但是没坏处的,妹妹若是有意,也叫他们兄妹俩一起。”
何氏当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我在这儿先谢过嫂嫂了!”
几个大人在那儿说话,孩子们一起到院子里去玩。
胡康林兄妹俩和何震魁的长子何绍峻只差着一岁,和何震魁的幼子何绍博差了三岁,起初胡康林兄妹俩还有些拘谨,后来被何绍博带着在院子里疯跑一阵,逐渐也跟着放得开了。
高祖匆忙间用了几口饭,便往官署中去理事,只留下姑嫂二人叙话,朱氏等何氏吃完,起身领着她往为她们母子三人安排的院落中去,边走边道:“我娘死的早,我爹不肯再娶,家里边就我一个人,也没个兄弟姐妹,夫君那边的事情妹妹知道的比我清楚,除去妹妹之外,就没什么亲近人了,这么大的宅院,之前总共就住了我们四口子人,空的白天都能闹鬼,这会儿妹妹来了,还带着两个外甥,可算是热闹起来了!”
大将军府的仪制摆在那儿,内宅宽敞的能跑马,而哥哥又没有纳妾,不空荡荡的才怪呢。
何氏听嫂嫂说的诙谐有趣,也不禁随之微笑起来,等到了嫂嫂安排的院落一看,便见里边都已经收拾出来了,庭院干净,花草芬芳,一干器具用物都是好的,着实是用了心的。
她有心想谢,朱氏却没给她这个机会,眼波扫过,先一步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谢来谢去的,你不累我都累了!赶路疲乏,且先去歇着,等到了晚上厨房点火烤羊,咱们一起热闹热闹!”
何氏送了嫂嫂出去,独自躺在塌上,满心安宁,忽然间有种回到了出嫁前时候的感觉。
不,比那时候还好。
那时候她还忐忑于继母潘夫人和成婚之后的生活,对于未来存着几分茫然,现在才真真是有了地方扎根,脚下一片平稳,就像是一只在风雨中飞向了太久太久的疲惫燕子,终于找到了一片独属于自己的、可以遮风挡雨的屋檐。
真好。
……
胡康林兄妹俩在舅舅府上居住半月之后,便在母亲的主持之下改换姓氏,名字不改,但从此之后便是何康林和何皎皎了。
大将军的胞妹和外甥抵达京师,又不是见不得人,总要出去交际的,与其见了人之后再去更改名姓,还不如打一开始就直接掰扯清楚。
如此过了几日,朱氏便在府中设宴,广邀京中高门贵妇前来,叫小姑子和两个外甥穿戴整齐,郑重将他们介绍给京中众人。
胡家本也有些名望,何家也是底蕴不俗,何氏跟两个孩子很能撑得住场,别管来客们心里边在想什么,这日宴饮终究是宾主尽欢,何氏与何康林兄妹俩也正式进入到京城的社交圈子里边去。
与此同时,与京师相隔数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