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书院建于嘉靖三年,文昌书院建于隆庆年间,都已兴办多年,除此以外还光有社学,仅在云南府就有二十七所,明代仅昆明便出进士三十二人,这个数字不比内地差多少了。
徐霞客明末游览云南之时,便做了不少记述:“坞盘水曲,田畴环焉”,“陇北平畴大开,夹坞纵横”说得便是云南水利灌溉农田的盛景,手工业也是发达,“盘西山之嘴,始复见姊妹山北倚,而前壑之下,炉烟氤氲,厂庐在焉。遂五里而至厂。厂皆茅舍,有大炉、小炉。其矿为紫色巨块,如辰砂之状”,显然是采矿冶炼结合的冶矿业。
商业自不必说,明末徐霞客游览云南之时,多次见过千骑交集,结棚为市的大集,徐霞客在其中甚至发现了江南老家刊印的时文书籍,白族,彝族,傣族等各个少数民族在大市中互相贸易,用种种土产交易盐布粮米,茶马古道也是驼声阵阵,一片商旅繁华之像。
“去云南前卫看看去。”沐天波淡淡地说了一声,带头下了城楼,众人来到了省城西南的云南前卫所在地,除了城内的衙署,城外还有云南前卫的军堡与军屯,作为省城内的六个卫所之一,云南前卫纸面上有三分马步军九百九十八,七分屯田军五百二十,军余两千零三十,沐天波在破旧的衙署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城门处,燃香计时,限时一个时辰,要检阅云南前卫的三分马步军,并言明之后还要去检阅其余几个卫所的官兵。
身材浑圆的卫指挥使魏明急得满头大汗,卫所兵丁逃散严重,还要检阅其余几个卫所,又没法去向其他卫所借人,之前王伉大军出征,昆明城的乞丐青皮都被裹挟走了不少,沐天波只是冷冷地看着魏明,最后逼得他花了一个半时辰,好不容易在城门外聚集了七八百人。
沐天波失望地看着眼前的所谓官军,不说旗号衣甲杂乱,武器混杂,甚至都不是完全的青壮年,不少都是年过半百的老军余,有的连胡子都白了,仅有的一些青壮年也是身材瘦小,浑身破旧双眼无神,唯一能战的也就是几十个家丁,这些家丁的甲也多是破旧的棉甲,只有卫所中的少数千户百户之流才零星有人着铁甲。
魏明身穿一身还算精神的铁甲,在两个家丁的扶持下骑上了一匹杂色滇马,讨好地冲沐天波笑着,身后的队伍零零散散,有的军户畏畏缩缩地不敢抬头,有的胆大的东张西望看稀奇,周围还围了不少送行的女人小孩,一些孩子哭闹着,魏明看沐天波面色难看,赶忙让家丁与军官们维持秩序,场中闹成一团,要不是军户们手中多少拿着些兵器,眼前的场景更像是赶集。
看着沐天波难看的神色,魏明难堪地擦着汗,不时给自己的家丁递过一个严厉的眼神,其他卫所的将官有的看的乐不可支,有的有些惶恐,但更多的是麻木与坦然,眼下的卫所兵就是这个样子吗,他们的家丁不时凑上,给自家主子汇报着自己卫所准备检阅的情况。
沐天波扶了扶额头,叫停了这次不伦不类的阅兵,纸面上将近四千的卫所兵,就凑出这么七八百号废物点心,就算是突然袭击,但沐天波相信就算再给魏明三天时间,他卫所内实际能出动的军户也相差不了多少了。
云南前卫占有屯田职田将近五万亩,能战的连家丁带军官也就百十来人,他们的军器同样糟糕,大明的火器与兵器制作,在京有兵杖局,地方与卫所上有军器局,沐天波刚刚巡视衙署,云南前卫的军器局同样冷清,纸面上的数十户军匠一人未见,显然不是逃亡就是给上官缴纳“买闲钱”自谋出路去了。
此时卫所军户要是不便逃亡,便可给上官缴纳“买闲钱”自谋出路,平日不用操练点卯,甚至卫所内的马匹耕牛也可买闲,卫所中的军器已经多年没有更新,不少刀枪都已经朽烂还在使用。
大概了解了一下此时卫所的情况,沐天波也没有心思再去检阅,将卫所将官们聚集在城楼前命令到:“各卫今日回去后拣选家丁与百户官一百人,务必携带本卫精良军器,明日午时在此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