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之地,消息不久便传遍中华大地。
然而北魏此时正和刘宋对峙,实在脱不开身,不然必定趁机一击制胜。
檀道济退军之后,拓跋焘有心继续南下推进,但考虑到战士征战日久,人累马乏,再加上黄淮一带水灾严重,只得让大军回国,暂时结束了南北二战。
为此,司马楚之颇有微词,他与刘宋苦大仇深,本想借这次机会一雪前耻,却在节节胜利之后,突然接到回国的命令,心里愤愤难平,上疏认为西方的主要敌人已经削平,应对刘宋发起总攻。
拓跋焘不免对他都进行安抚,表彰其为国杀敌的志向和功劳,同时又详细解释回军的必要性,为避免他意气用事,特征召他回京担任散骑侍从官,任命刘宋的另一个仇人王慧龙为荥阳郡长。
王慧龙比司马楚之要冷静得多,深知此刻还不是报仇的最佳机会,开始潜下心来完成手头的工作,在荥阳一待就是十年,农田耕作和武装备战双管齐下,政绩斐然,声名远播国内外,从南方归附投奔的也有一万多家。
因为王慧龙的威望太高,诱使大批刘宋百姓叛变,刘义隆后来都坐不住了,专门派出间谍在北魏散布谣言说:“王慧龙自以为功高劳苦,可是官位却低,打算引诱宋国入侵,趁机生擒司马楚之等人叛变。”
拓跋焘听说之后,完全一笑置之,并未相信,还下诏给王慧龙:“刘义隆畏惧将军,就像畏惧猛虎,我自然知道他的险恶用心,这种捕风捉影的言语,想必将军也不会介意。”
王慧龙很受感动,于是更加卖力为国效力。
刘义隆见没有效果,恼恨之下又派出刺客吕玄伯前往行刺,对他承诺说:“只要能砍下王慧龙的人头,封百户男爵,赏绸缎一千匹!”
面对如此厚重的封赏,平民百姓出身的吕玄伯怎能不动心,开始细心筹划行刺一事。
吕玄伯应该想到的,高收益一定伴随着高风险,王慧龙是北魏有名的封疆大吏,防卫工作必定十分严谨,机会并不好找。
思来想去,吕玄伯最终放弃了放暗箭的打算,而准备正面交涉,然后再寻机会下手。
没过多久,王慧龙接到报告,说有个南方的壮士请求投奔。
几年时间里,南方已有数万人归降,王慧龙对此并未起疑,但当吕玄伯请求摒退左右,单独当面讨论机密时,王慧龙毕竟还是有了防范之心,让人搜吕玄伯的身,结果当真搜出一把短刀。
吕玄伯顿时面如土色,连连叩头求饶,王慧龙叹息说:“各为其主尽力而已。”下令将其释放。
左右随从都劝他:“宋国的阴谋绝不会停止,不杀吕玄伯,何以震慑贼寇!”
王慧龙清描淡写地说道:“我用仁义作屏障,有什么值得忧虑的。”
仁义并非万能,更不能阻止身边狡诈的滋生,但有个好处,那就是没人喜欢和阴险的人共事,都希望与宽厚的人亲近,因此才有吃亏是福的说法。
短期来看,吃亏当时不是福,但如果长期坚持这种习惯,身边必能环绕一堆朋友,他们起初或许是为了贪图小便宜,但久而久之,便会被满心的敬意所取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