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知名科普节目流言终结者一期探究做爆米花最快方法的视频在微博上热转,视频中制爆米花最快的设备,其实就是曾在中国大街小巷常见的“黑葫芦”老式爆米花机。令网友大跌眼镜的是,主持人将“黑葫芦”视为一颗定时炸弹,不仅穿上了“防爆服”还在撬盖释放压力的时候,将“黑葫芦”口对着天花板,以致“嘭”的一声巨响过后,漫天都是糊了的爆米花
这段视屏让我想起儿时在农村,平日里三餐得以温饱已很知足,对于零食的奢求是断断也不敢寄予太大的希望。田间地头盛产的西红柿、黄瓜、胡萝卜是美味的水果;时令的罗汉豆,豌豆新鲜的采来洗洗下锅,加点盐,煮熟之后吃起来就是一种享受。然而鲜有享用过的爆米花,至今仍留存在脑海里的记忆是“甜蜜”它存在的意义在于承载了中国几代人对儿时生活美好、深刻的回忆。
旧时,专业炸爆米花的商贩推着平板木质车,载着一些简单实用的炸爆米花设备,游走在乡间。不用过多的言语吆喝,找一处宽敞的地界,卸下所有的设备,先用煤炭将简易的火炉生上明火,抓一把干玉米粒加到“黑葫芦”老式爆米花机的炉膛里,点点糖精之类的作料,将炉膛的口,盖上盖子,用力旋转,死死封住,再将它架到生好明火的炉架上。小贩在炉前坐定,用布满老茧的手抓住爆米花机上的旋转舵盘,不停的摇动,眼睛专注的盯着机器上的压力表。随着炉内的温度不断升高,压力达到表上的刻度要求,小贩将爆米花机从火炉上移至一旁,口沿向下,冲着早就准备好的袋子,右手拿了一根铁棒,大吼一声,用力撬开盖子上的机关“咚”的一声爆炸式的巨响之后,炸开的爆米花散落在袋子里,雪白一片,香气顿时四溢开来
村里的大小馋猫们在各个角落听见这熟悉的炸爆米花特有的动静,按捺不住心里的馋虫,回到家中,一番搜罗之后,带着大米、玉米、黄豆、蚕豆、豌豆之类的种粮,从四面八方向炸爆米花的地方聚拢过来。先到先炸,后到的排起队来等候。先炸好的,客气的将自己的爆米花一人一把,分给大家品尝。见者有份式的分享是农村人朴实本性的真实流露。“炸爆米花”的小商贩看见越来越多的人被陆陆续续响起的爆炸声吸引过来,黑黝黝的脸上笑开了花,干起活来更是卖力,即使有个别经济困难的顾客,家中没有现钱支付炸爆米花的费用,拿了种粮去抵,他也是可以接受的。
现如今在各大影院出售休闲食品的柜台里,玉米制成的爆米花是永久、经典的保留“曲目”等待电影放映的当间,捧一桶爆米花,边吃边聊着关于爆米花的小品文:米的妈妈是花,因为花生米;米的爸爸是“蝶”因为“蝶恋花”;米的外婆是“妙笔”因为“妙笔生花”;米的姥爷就是“爆米花”,因为他即抱过米又抱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