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三毛的德国未婚夫在婚礼的前几日心脏发作猝死。三毛再度赴西班牙,见到了痴等她六年的荷西。荷西向三毛求婚,三毛说她的心已碎。荷西说那把他那颗完整的给她,三毛说她想去撒哈拉沙漠走一遭,回来时,若荷西还等她,她就嫁给他。结果,三毛还未到达撒哈拉沙漠,何西已在那恭候她。于是三毛成了荷西的新娘。

    一日,大胡子荷西问三毛:“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三毛说“看不顺眼的话,亿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千万富翁也嫁。”“说来说去,你总想嫁给有钱的。”“也有例外的时候。”三毛叹气。“如果跟我呢?”大胡子问。“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平淡中见风趣。

    一日,三毛问荷西:“来世还愿不愿做夫妻。”大胡子说:“决不。”三毛原以为荷西会爱怜地说:“生生世世都愿娶你为妻。”三毛暴跳起来,拍了一下荷西,荷西背后中枪,对打起来。三毛哈哈大笑,知妻莫若夫,他想的跟我的想法一模一样,来世还是同一个人,太没意思。

    两人都嗜书如命。深夜,两人各棒一本书,看到精彩之处,都会忍不住的哈哈大笑。但对方绝不会反问“你疯了。”

    夜深人静,人们已进入梦乡。可他们却去海边捕鱼,与星晨做伴。他们快活得像一对神仙,让上帝都嫉妒。在一个中秋之夜,荷西潜水意外身亡。从此三毛的心死了,再喷不出爱的泉水。

    4。三毛作品的内涵

    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的情感在三毛的作品中虽然并非随处可见,但却渗透在她的字里行间。如亲不亲,故乡人她以维护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誉,维护中华民族礼义之邦的优良传统,将少数人在国外出丑,出洋相、丢面子的事一一写了出来。“以上所写的事情,在每个民族里都可能发生,并不只是中国人。可是我流的不是其他民族的血液,我所关心的仍然是自己的同胞和国家。”“在台湾,在路上擦肩而过彼此一点感觉也没有,可是当我们离开了自己的国家时,请不要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在西方不识相中:“是不是要劝劝她不要那么没教养。我们中国人的美好的传统,给她去学生顾问那么一告,真丢脸透了!小事情,去告什么劲嘛!”

    歌颂、同情普通劳动者是她的另一个主题。如芳邻“就因为此地的邻居们是如此亲密的缘故,我的水桶和拖把往往传到了黄昏,还轮不到我自己用。但是这并不算什么,因为这两样东西他们毕竟用完了是还给我的。”

    每天早晨九点左右开始,这个家就不断地有小孩子来要东西。“我哥哥说,要借一只灯炮。”“我妈妈说,要一只洋葱。”“我爸爸要一瓶汽油。”“我们要棉花。”“给我吹风机。”“我要一些钉子。”

    5。回国后的三毛

    纵观三毛的一生,几乎每一个日子她都在忙碌中度过。杨唤诗中歌吟的“摇醒火把”“雕塑自己”“擂动行进的鼓钹”“吹响迎春的芦笛”“拍发幸福的预报”“采访真理的消息”“把生命的树移植于战斗的丛林”“把发酵的血酿成爱的汗液”......三毛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都做到了。“而把发酵的血酿成爱的汗液”这句诗,简直就是三毛一生最恰当的写照!

    大家只知道三毛是一个工作勤奋的作家,文学的阅读和写作花去了她最多的时间,却不知道,她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帮助朋友和社会公益方面。事实上,三毛这个忙人,每天忙的都是一些事不关己的事,一些“聪明人”绝对不去碰它,只有傻瓜才去做的事。比如,画家席德进病故前一个月,瘦得不成人形,全身发出臭味,三毛好几次到病房去为他做全身按摩、擦洗,甚至为他清理便溺。有时连家属都不一定愿意做,而三毛却乐意为之。另外一位生病的作家张拓芜,中风后左臂残废,生活非常困苦,三毛老远跑去帮他忙,常常带好多菜放在冰箱里给他吃。夏天天热,三毛就买一台冷气机替他装上。三毛关心、帮助的对象更多的是穷苦无依的老人,失去双亲的孤儿,彷徨无助的流浪汉,来日无多的癌症病患者,家庭破碎的伤心女子,乃至在牢狱中悔恨终日,试图重建自我的囚人,都是三毛义务服务、安慰的对象。

    一个知名度高的作家,免不了收到来自各地读者的来信。三毛的收信量,在台湾是居首位。她是有信必回。这些来信的内容,对她的文学成就表示敬慕者有之;请教文学问题者有之;初学者寄上习作请她改者有之;在人生方面有所困惑的希望她指点迷津者有之;更有一些信是慈善机构希望她捐钱;困苦的人向她借钱。对于这些来信,她都亲自复信。每一封都有相当的内容。她的信,就像她的文章一样诚恳、感性、热情、娓娓而谈,使得对方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能够直接感受到她的亲和力。

    三毛就像一个光源,她想把温暖分给每一个需要温暖的人。可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即使铁打的身子,也禁不起长年体力,心力的过度劳动。于是三毛住进了医院。三毛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靠安眠药才睡得着,而每一次的药量都在增加。她的猝逝,我一直认为跟吃过量安眠药有关。(本人也患有此病)

    试想,像她那么一个乐观奋进、充满生命力的人;一个在作品和实际生活上歌颂、鼓舞人生意义的人;一个到处鼓励别人勇敢活下去的人,怎么可能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不错,三毛的作品里常流露出种衰飒的情绪,甚至有时会提到死亡。但我认为三毛的作品属于浪漫文学,浪漫文学是唯美的,死亡常是他们美化、诗化的对象。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是三毛作品常常流露一种孩子气,一种孩子般任性,老是把死亡挂在嘴边,这是她的天真无邪,不是厌世。我认为三毛的作品和人格是绝对一致的,把她的死解释成自杀,是一种轻率不负责任的认定。我希望更多爱三毛的人一起来支持这个论点。

    读三毛的作品,是一种感情上的奢侈。

    读三毛,最爱的就是那一份至情至性。欣赏她对理想的执著、艺术的坚持、人生的期许。

    三毛一生追求的,是诗的生活与生活的诗,是文学的生命与生命的文学。这样拼搏奋斗下的人生,死,乃是一种完成,一种壮美:“如一册诗集而那覆盖着我的大地就是那诗集的封皮。”这些美丽意象,借来献给三毛,应是最恰当,最富有深意的赞词。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