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王粲惨死于蔡瑁手下,赵信已有反抗蔡氏之心,时下再得知蔡瑁之恶行,赵信反蔡之心更为坚定。
只见赵信神色一凝,当即拱手作揖而拜道:“先生此次前来,必是刘皇叔有所交付,赵某虽不才,但亦知忠义二字!只要能推翻蔡氏伪政,赵某愿赴汤蹈火,肝胆涂地,在所不辞!!!”
孙乾见赵信果然如诸葛亮所说,愿鼎立相助,心中顿时大喜,向赵信作礼拜道:“赵县令如此大义,实乃荆州百姓之幸也!我家军师早有妙计,只要赵县令愿听计行事,大事济也!”
“卧龙先生已是有计?赵某曾听闻,‘卧龙、凤雏得其一者可安天下’!今日虽未见得卧龙尊荣,但其计策早定,卧龙先生未料先知,果真是当世奇才也!”
“只是,赵某听闻眼下蔡瑁已在荆州征集八万大军,不久便要挥兵杀向江夏,江夏危在旦夕,卧龙先生岂有空暇顾及此处之事?”
赵信先是大惊失色,随即又皱起眉头,眼中多有忧虑之色,孙乾听言灿然一笑,轻声而道。
“赵县令不必多虑,我家军师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蔡瑁虽兵强马壮,但在我家军师眼内犹如土鸡瓦犬耳,破敌良策早定,谈笑间即能将其击败!”
赵信听得诧异不止,却见孙乾胸有成竹,仿佛是在言已生之事一般。
赵信沉吟一阵,先稳住心中惊骇,凝声又问:“那不知卧龙先生有何妙计!?”
孙乾即在赵信耳边低声说道如此如此,赵信听计又是一连失态,心里连连惊呼计妙。
少顷,赵信带着几分狂喜之色再问:“卧龙先生计策实在妙不可言,只是若想万无一失,还需一员悍将统兵方可!”
“呵呵...赵县令此言甚是!我家军师早有准备,不知赵县令可有听闻皇叔义弟关云长之名呼?”
“力斩颜良之关云长?!若有此人统兵,大事济也!!!”
赵信顿时心中大定,之后又与孙乾将计策细节商议一阵后,便准备依计行事。
在襄阳郡内,各县把守的兵马,皆是刘表昔日心腹部众,而在邓县之内,虽然城内兵马被蔡氏宗亲夺权分领,但军内兵士大多对蔡氏多有怨言。
某日,赵信将城内数十员忠义将校据于一堂,尽告蔡瑁恶行,这些将校闻言皆气愤不已,就在此时,忽然后堂内两人踏步走出。
一人丹凤眼、卧蚕眉,身躯魁梧,浑身尽是威煞之气,另一人谦谦有礼,笑容可掬。
赵信随即为众将引见二人,当这二人名头报出时,众将皆是大惊失色,此二人可大有来头,一人乃那仁义无双的刘皇叔麾下谋士孙乾,另一人则是其结拜兄弟,关云长!
一夜过去,次日夜里三更,邓县忽起暴动,关羽统领各将,将蔡氏宗族之人,尽数诛杀。
城内兵士听闻关羽身份,还有从赵信口中得知蔡瑁恶行,皆愿随关羽起事。
于此关羽仅靠着刘备的仁义名头,轻而易举地取得邓县,并得城内三千兵士投诚。
之后一连十几日,赵信与孙乾远走周遭临近城县,说服县中令守,又得三县大小将士近八千人相赴,同时间,孙乾联合襄阳城内二蒯,以作内应。
襄阳城内,约有三万余兵马把守,其中兵力分布,有一万五千余人是蔡氏心腹之兵,近六千乃是忠诚于刘表之兵,剩余皆是自江夏带回的刘备统领之兵。
二蒯暗中联合那些忠诚于刘表的将领,吩咐完毕。
某夜,镇守于襄阳城内的守将,乃是蔡氏族人,名叫蔡旦,副将乃是其弟,名叫蔡正,两人皆生得孔武有力,武艺高强。
蔡旦面粗心细,蔡正悍勇胆大,兄弟二人镇守襄阳重地,蔡瑁亦是安心。
眼下,蔡旦暗暗察觉到襄阳城内多有变故,军心不定,当夜,蔡旦聚集城内蔡氏将领私下商议。
“近日那蒯氏兄弟与城内其余将士多有接触,定是有所图谋,诸位定要谨慎提防莫要坏了族长大事!!”
“哥哥!何必这般小心,小弟我这就领兵将那蒯氏兄弟捉拿,然后再严加拷问,我就不信揪不出这些反贼!”
蔡正一听,立马大声吼道,蔡旦眉头一皱,刚欲张口,忽有兵士赶来急报,说城中起火,蔡氏部属皆受到偷袭。
同时城内南、北二门守将皆被人所杀,此时二门大开,城外正有两支兵马正火速朝南、北二门火速杀来!
此报一落,顿时一众蔡氏将领皆面色剧变,蔡旦赶出楼台,望向城内,只见城内四处火焰张天,起火之处,皆是其部署安置之处。
同时城外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