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外孙,福贵又看到了希望,没想到后来外孙也死了。
这是更深层的悲观,在这之后,孑然一身的福贵无悲无喜,只想着活下去就好。
从乐观到悲观的反复,每深入一层,这种乐观和悲观就加剧一分。
想要把这一层层的生活状态层次分明的表演出来,非常的不容易,要让观众看到每一层的乐观和悲观都不相同。
这不是单纯的欢乐和悲伤,而是要把人物每一次的笑和哭都要演出不一样的意境来。
相比较而言,福贵最后的状态最难演绎,那种无悲无喜,大彻大悟,或者说是混沌的生活状态,或许才是生活的真谛。
“尤子,你要是把这个角色演好了,以后就能把‘喜剧演员’前面俩字去掉,你就是个演员了。”冯晓刚如此说道。
葛尤知道机会难得,不仅是参加这种大制作的机会,还是一次突破自我的机会。
只要能把这个人物琢磨透了,演出彩了,他就能在华国演员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这个年代,演艺圈的演员对老一辈的表演艺术家都很敬仰,也想成为艺术家,就算是姜闻这种华国一线男演员,还不敢自称为艺术家。
这时候的艺术家还是个含金量十足的头衔。
葛尤也想着朝艺术家里头混,这次参加《活着》的演出就是走进“艺术家”的第一步。
林子轩不懂表演,只能帮着葛尤做人物分析,只是小说和电影不一样。
他和张亿谋见过面,聊过剧本。
张亿谋为了片子能顺利的通过审查,以及观众能够接受,对小说做了大量的改编,并不会把福贵身边的亲人都意外死掉,而是留下了福贵的妻子和外孙等人。
这相当于给福贵留下了希望,消弱了小说原本的悲剧色彩。
在林子轩看来,现在的电影剧本和小说已经是两个东西了,张亿谋只是采用了这个故事的架构,加入了讽刺和荒诞的元素,变成了一个他自己的东西。
林子轩不好评价两者的好坏,只能说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载体,以后或许还会改编成电视剧或者舞台剧,故事情节都会有出入,只要能获得观众的认可就是好作品。
葛尤认真的记下林子轩的人物分析,他会吸收各方的意见,和自身的表演相融合。
和葛尤聊完,林子轩还要安排妹妹的事情。
既然林晓玲要报考京城电影学院的导演系,那就不能正常的复读了,而是要以自学为主,同时多看电影方面的书籍和一些国外的经典电影。
林子轩这次从美国带回来不少电影书籍和录像带,都是给妹妹准备的。
此外,电影学院对导演更为注重动手实践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会把林晓玲安排进剧组,先从最普通的剧务做起,熟悉这个行业,如果有什么想法,还可以尝试拍摄一些东西。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考上导演系。
晓玲同学经过两个月悠闲的假期,痛并快乐的日子就要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