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辅导弟弟的功课要求写出曹植的七步诗,我把诗写在纸上,跟他解释了一遍,最后考虑着是不是要告诉他你看好好学习的孩子到最后可以靠学问救自己或者是你看血浓于水,亲兄弟总是有感情的,可是最后舌头一滑说出来的却是:做人一定要强势,成了阶下囚只能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我不知道他到底听懂没有,又补充,你看曹植这么有文采可是最后还是被他兄弟杀了,因为他不是皇帝,知道不?看着小孩子似懂非懂的点头,在心里吐了吐舌头,万能的主啊,我教唆了纯洁的小孩子。
这几天,我一直在琢磨着这么说到底是对还是错,是让孩子相信这个世界是有永远不变的正义和每个人都遵守的既定道德和价值观还是让他们知道这个混乱世界中有些不成文的无规律的规则?是相信白雪公主总会碰见白马王子,后母肯定会被惩罚还是让他们相信医生开刀前一定要塞红包,买车办照,抢经济适用房一定要找熟人?是给他们营造一个温暖的肥皂泡让他们在里面看到这个世界所有存在的和想象中的美丽还是把他们扔在街上让他们看到城市的每一个暗角,从小就学会趋利避害?糕这是一个问题。
举个例子,康熙年间的皇太子胤礽从小受到最正规的教育,所谓的”道”学了一套一套,是这个帝国中被看护的最好的孩子,可是最后还是被身份低下的辛者库女仆所生的所谓皇宫杂草胤禩给拉下了太子的位子,胤禩呢,他虽然地位不高但是有一帮吵臣拥护着他天天贤王贤王的喊着,贤到最后却被从小喜怒不定与生母隔阂,与亲弟弟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胤禛抢了皇位。(我们不谈其他的因素,就说这个)显然,胤禩比胤礽更懂得拉拢人心而胤禛比胤禩更懂得如何趋利避害。因为他们所看到的暗角都比胤礽多。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孩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多少人的身家性命就在他们一念之间。这些孩子,不读童话。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咱来看看张爱玲自己是怎么成名趁早的。23岁的大学毕业的女生,带着自己的一本集子敲开了紫罗兰杂志编辑周瘦鹃的家门,毛遂自荐。那是40年代的中国,深深懂得酒香还怕巷子深的张爱玲自己把酒搬到了巷子口,明白的女人。对事理的透彻明白让她的生命就像小说一样,明明白白的透出戾气,可是你不能反驳,因为这些戾气是确实存在的。
早熟的孩子成名早,就如早熟的苹果一样,也很快就会烂掉。胤禩在27岁那年就被宣告了悲剧的开始,终其一生不过45岁,胤禛好一点,58岁驾崩,张爱玲算是活得长的,95年才去世,然而,她到底是什么时候对着生活封闭了自己的心灵,有人说是她的外籍老公死后。谁也不知道,然而没有人否认她是一个悲剧,他们都是悲剧。
那么读童话的孩子呢,被排挤,被算计,一点一点的知道,原来世界不是只有好人和坏人,原来坏人不一定有恶报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一辈子混迹于这个不算黑暗也不甚光明的世界之中被混沌包裹,也许他们到死也没明白有些人幼年就深深明白的道理,可是终究是寿终正寝了。
读还是不读,这是一个问题。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