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短短两三日之内,崔游与李氏便无声无息地在崔府中消失了。他们大张旗鼓回到长安的时日实在太短,崔泌根本不曾察觉出任何不对劲,就彻底失去了他们的影踪。三房的突然出现与消失,仿佛不曾给胜业坊崔府带来任何影响。偌大的府邸仍然像往常那样平静安然,偶尔因教养孩子而有些不平顺,也很快就过去了。
而后,崔渊带着王玫去了一趟范阳郡公府。作为姻亲,他拜访范阳郡公自然不需要什么多余的理由。便是有人多想了几分,也只能想到他为了来年的省试,与作为吏部考功员外郎的范阳郡公卢承庆叙一叙两家交情也很是理所应当。旁的举子若想拜访省试主试官,恐怕还不得其门而入呢。卢承庆也向来以眼光独到且公正无私著称,一向只欣赏自己慧眼取中的人才,毫不理会各种势力的施压。太子一派、魏王一派对他也多有拉拢,他都完全不放在心上。崔渊若能得到他的肯定,来年的状头想必也几乎毫无疑问地收入囊中了。
或许是崔渊作为解头的身份太过引人瞩目,几乎没有人想到,这吏部考功员外郎同时也负责外官的考课。只需拿出足够的证据,以清理门户的态度恳请卢承庆出手,无疑便彻彻底底地断掉了崔游的仕途。
“不愧是博陵崔氏。”卢承庆看着手中那些确凿的证据,长叹一声“如此雷厉风行,才能保证家风之传承。将心比心,若是事关自家,老夫却可能做不到如此干脆利落。卢家各房的阴私之事也很不少,随便查一查或许都不比这些罪证轻,老夫却一直不曾动手。”
“家大业大,难免有所顾忌,也需有所权衡。”崔渊回道“我们家人丁稀薄,阿爷、叔父也一向谨慎。以庶兄的心性能力,实在不适合走仕途。如今闹出来的事,他尚可借着阿爷之名抹去,日后若是更胆大妄为,说不得便要牵累全族了。阿爷亦是不得已而为之。”
“你阿爷想得不错。”卢承庆颔首道。如他这般的老狐狸,自然也清楚事实未必只是如此。不然,崔家又何必赶在这个眼见着就要风起云涌的时候,匆匆将此事了结?不过,他也并未问其他事,便转了话题:“十一娘的好日子定下了,她阿兄会在下个月末到长安。子竟与他久未见面,不妨带着阿实去见一见。”虽然是姻亲,又有崔简这个两家血缘的延续,也还须得走动得更勤快一些,才能维系这层亲戚关系。
“这也是理所应当的。”崔渊回道“总该让阿实认一认亲戚。”卢家毕竟是崔简的母族,就算除了卢十一娘之外,他们都尚未给过他多少疼爱,将来也脱离不开。他也是时候教教崔简,对待不同的亲戚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最合适了。
三房之事至此便告一段落,崔渊、王玫私下也不再讨论此事。虽说时不时还能见到小四郎崔希、二娘崔芙娘,王玫偶尔也会对他们生出些许怜惜之意,但她心里更清楚,崔家容不得出现任何意外。如同真定长公主所言,如今的崔家并不缺这几个人。这两个孩子若是始终掰不回来,等待他们的必定是送去真定庄子上的结局。那或许是作为母亲的李氏最不愿意见到的结局。崔希、崔芙娘能想到这一点当然最好,若是想不到,那也许便是属于他们的命运。
如此,很快便到了晋王大婚的日子。
嫡幼子成婚,圣人与长孙皇后都十分高兴。便是诸臣数度进谏不可过于靡费,晋王的亲迎礼仍然盛大而又豪华得令人大开眼界。整座长安城几乎都像过年过节那般热闹,围观群众们纷纷涌出里坊,聚集在皇城前与朱雀大道上,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晋王与即将成为晋王妃的杜氏。早上刚落过新雪,皇城门前与朱雀大道便打扫得干干净净,青石铺就雕着吉祥兽纹的御道上,铺起了火红色的地衣,一直延伸到道德坊的京兆杜氏别宅。而整座道德坊内都挂满了灯笼,树上缠着红绸花,显得格外喜庆热闹。
虽说亲王婚礼大都不必新郎亲自相迎,但黄昏时分,李治仍然亲自点了几位傧相,陪着他直奔京兆杜氏的别宅而去。
崔渊便是傧相之一,他御马走在李治身后,有些感慨地望着那个仍然纤瘦的少年的背影。
数个月前,他们在马球场相遇的时候,李治看起来不过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少年。身为圣人与长孙皇后所出的幼子,他的性情异常温和,也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注意之处。这让他轻而易举地就被淹没在了众位兄长当中,存在感十分稀薄。如今,他似乎也没有什么改变,仍旧是那个苍白瘦弱平和的少年。不论两位嫡出兄长之间如何风起云涌、如何龙争虎斗,也好像与他毫无干系。
也只有与李治朝夕相处的人才知道,短短数个月之内,这位虚岁仅十五岁的晋王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虽说这些变化不过是在一件件事中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起来的。然而,当这些点点滴滴汇聚在一起的时候,却足以逐渐转变一个人的眼界,乃至于最根本的心性。
崔渊正是这些变化的见证者。他比任何人都期待李治的蜕变,比任何人都期待大唐再度迎来一位多情而不乏残酷,理智且不乏温和,胸怀宽广却不乏杀伐果断的君王。与李治结交本是无心插柳,却让他越发能够理解那些追随在圣人身后的贤臣们的心思。都道君臣相得乃传世佳话,但良臣难得,明君岂不是更难得。寻找到一位值得效忠的主君,值得倾尽一切的主君,比什么都重要。若是一腔忠心错付,再有才华,再有抱负,也不过是过往云烟而已。
而今,这一位仍在积累,仍在蛰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