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走。越是怕给家中惹祸的,当惹了祸的时候越会往家中跑。
到了家门口,他已喘不过气来。扶住门垛子,他低头闭上了眼,大汗珠拍哒拍哒的往地上落。这么忍了极小的一会儿,他用袖子抹了抹脸上的汗,开始往院里走。他一直奔了大哥屋中去。
瑞宣正在床上躺着。瑞丰在最近五年中没有这么亲热的叫过大哥:"大哥!"他的泪随着声音一齐跑出来。这一声"大哥",打动了瑞宣的心灵。他急忙坐起来问:"怎么啦?老二!"
老二从牙缝里挤出来:"我打死了人!"
瑞宣立起来,心里发慌。但是,他的修养马上来帮他的忙,教他稳定下来。他低声的,关心而不慌张的问:"怎么回事呢?坐下说!"说罢,他给老二倒了杯不很热的开水。老二把水一口喝下去。老大的不慌不忙,与水的甜润,使他的神经安贴了点。他坐下,极快,极简单的,把与东阳争吵的经过说了一遍。他没说东阳的为人是好或不好,也没敢给自己的举动加上夸大的形容;他真的害了怕,忘记了无聊与瞎扯。说完,他的手颤动着掏出香烟来,点上一支。瑞宣声音低而恳切的问:"他也许是昏过去了吧?一个活人能那么容易死掉?"
老二深深的吸了口烟。"我不敢说!"
"这容易,打电话问一声就行了!"
"怎么?"老二现在仿佛把思索的责任完全交给了大哥,自己不再用一点心思。
"打电话找他,"瑞宣和善的说明:"他要是真死了或是没死,接电话的人必定能告诉你。"
"他要是没死呢?我还得跟他说话?"
"他若没死,接电话的人必说:请等一等。你就把电话挂上好啦。"
"对!"老二居然笑了一下,好象只要听从哥哥的话,天大的祸事都可以化为无有了似的。
"我去,还是你去?"老大问。
"一道去好不好?"老二这会儿不愿离开哥哥。在许多原因之中,有一个是他暂时还不愿教太太知道这回事。他现在才看清楚:对哥哥是可以无话不说的,对太太就不能不有时候闭上嘴。
附近只有一家有电话的人家。那是在葫芦肚里,门前有排得很整齐的四棵大柳树,院内有许多树木的牛宅。葫芦肚是相当空旷的。四围虽然有六七家人家,可没有一家的建筑与气势能稍稍减去门外的荒凉的。牛宅是唯一的体面宅院,但是它也无补于事,因为它既是在西北角上,而且又深深的被树木掩藏住——不知道的人很不易想到那片树木里还有人家。这所房与其说是宅院,还不如说是别墅或花园——虽然里边并没有精心培养着的奇花异草。
牛先生是著名的大学教授,学问好,而且心怀恬淡。虽然在这里已住了十二三年,可是他几乎跟邻居们全无来往。这也许是他的安分守己,无求于人的表示,也许是别人看他学识太深而不愿来"献丑"。瑞宣本来有机会和他交往,可是他——瑞宣——因不愿"献丑"而没去递过名片。瑞宣永远愿意从书本上钦佩著者的学问,而不肯去拜见著者——他觉得那有点近乎巴结人。
瑞丰常常上牛宅来借电话,瑞宣今天是从牛宅迁来以后第一次来到四株柳树底的大门里。
老二借电话,而请哥哥说话。电话叫通,蓝先生刚刚的出去。
"不过,事情不会就这么完了吧?"从牛宅出来,老二对大哥说。
"慢慢的看吧!"瑞宣不很带劲儿的回答。
"那不行吧?我看无论怎着,我得赶紧另找事,不能再到学校去;蓝小子看不见我,也许就忘了这件事!""也许!"瑞宣看明白老二是胆小,不敢再到学校去,可是不好意思明说出来。真的,他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其中的最现成的恐怕就是:"这就是你前两天所崇拜的人物,原来不过如此!"或者:"凭你蓝东阳,冠晓荷,就会教日本人平平安安的统治北平?你们自己会为争一个糖豆而打得狗血喷头!"可是,他闭紧了嘴不说,他不愿在老二正很难过的时候去教训或讥讽,使老二更难堪。
"找什么事情呢?"老二嘟囔着。"不管怎样,这两天反正我得请假!"
瑞宣没再说什么。假若他要说,他一定是说:"你不到学校去,我可就得去了呢!"是的:他不能和老二都在家里蹲着,而使老人们看着心焦。他自从未参加那次游行,就没请假,没辞职,而好几天没到学校去。现在,他必须去了,因为老二也失去了位置。他很难过;他生平没作过这样忽然旷课,又忽然复职的事!学校里几时才能发薪,不晓得。管它发薪与否,占住这个位置至少会使老人们稍微安点心。他准知道:今天老二必不敢对家中任何人说道自己的丢脸与失业;但是,过了两三天,他必会打开嘴,向大家乞求同情。假若瑞宣自己也还不到学校去,老人们必会因可怜老二而责备老大。他真的不喜欢再到学校去,可是非去不可,他叹了口气。"怎么啦?"老二问。
"没什么!"老大低着头说。
弟兄俩走到七号门口,不约而同的停了一步。老二的脸上没了血色。
有三四个人正由三号门外向五号走,其中有两个是穿制服的!
瑞丰想回头就跑,被老大拦住:"两个穿制服的是巡警。那不是白巡长?多一半是调查户口。"
老二慌得很:"我得躲躲!穿便衣的也许是特务!"没等瑞宣再说话,他急忙转身顺着西边的墙角疾走。
瑞宣独自向家中走。到了门口,巡警正在拍门。他笑着问:"干什么?白巡长!"
"调查户口,没别的事。"白巡长把话说得特别的温柔,为是免得使住户受惊。
瑞宣看了看那两位穿便衣的,样子确乎有点象侦探。他想,他们俩即使不为老三的事而来,至少也是被派来监视白巡长的。瑞宣对这种人有极大的反感。他们永远作别人的爪牙,而且永远威风凛凛的表示作爪牙的得意;他们宁可失掉自己的国籍,也不肯失掉威风。
白巡长向"便衣"们说明:"这是住在这里最久的一家!"说着,他打开了簿子,问瑞宣:"除了老三病故,人口没有变动吧?"
瑞宣十分感激白巡长,而不敢露出感激的样子来,低声的回答了一声:"没有变动。"
"没有亲戚朋友住在这里?"白巡长打着官腔问。"也没有!"瑞宣回答。
"怎么?"白巡长问便衣,"还进去吗?"
这时候,祁老人出来了,向白巡长打招呼。瑞宣很怕祖父把老三的事说漏了兜。幸而,两个便衣看见老人的白须白发,仿佛放了点心。他们俩没说什么,而只那么进退两可的一犹豫。白巡长就利用这个节骨眼儿,笑着往六号领他们。
瑞宣同祖父刚要转身回去,两个便衣之中的一个又转回来,很傲慢的说:"听着,以后就照这本簿子发良民证!我们说不定什么时候,也许是在夜里十二点,来抽查;人口不符,可得受罚,受顶大的罚!记住!"
瑞宣把一团火压在心里,没出一声。
老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格言是"和气生财"。他极和蔼的领受"便衣"的训示,满脸堆笑的说:"是!是!你哥儿们多辛苦啦!不进来喝口茶吗?"
便衣没再说什么,昂然的走开。老人望着他的后影,还微笑着,好象便衣的余威未尽,而老人的谦卑是无限的。瑞宣没法子责备祖父。祖父的过度的谦卑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而不是自己创制的。从同一的观点去看,连老二也不该受责备。从祖父的谦卑里是可以预料到老二的无聊的。苹果是香美的果子,可是烂了的时候还不如一条鲜王瓜那么硬气有用。中国确是有深远的文化,可惜它已有点发霉发烂了;当文化霉烂的时候,一位绝对良善的七十多岁的老翁是会向"便衣"大量的发笑,鞠躬的。
"谁知道,"瑞宣心里说:"这也许就是以柔克刚的那点柔劲。有这个柔劲儿,连亡国的时候都软软糊糊的,不知道怎么一下子就全完了,象北平亡了的那样!有这股子柔劲儿,说不定哪一会儿就会死而复苏啊!谁知道!"他不敢下什么判断,而只过去搀扶祖父——那以"和气生财"为至理的老人。祁老人把门关好,还插上了小横闩,才同长孙往院里走;插上了闩,他就感到了安全,不管北平城是被谁占据着。"白巡长说什么来着?"老人低声的问,仿佛很怕被便衣听了去。"他不是问小三儿来着?"
"老三就算是死啦!"瑞宣也低声的说。他的声音低,是因为心中难过。
"小三儿算死啦?从此永远不回来啦?"老人因惊异而有点发怒。"谁说的?怎么个理儿?"
天佑太太听见了一点,立刻在屋中发问:"谁死啦?老大!"
瑞宣知道说出来就得招出许多眼泪,可是又不能不说——家中大小必须一致的说老三已死,连小顺儿与妞子都必须会扯这个谎。是的,在死城里,他必须说那真活着的人死去了。他告诉了妈妈。
妈妈不出声的哭起来。她最怕的一件事——怕永不能再见到小儿子——已经实现了一半儿!瑞宣说了许多他自己也并不十分相信的话,去安慰妈妈。妈妈虽然暂时停止住哭,可是一点也不信老大的言语。
祁老人的难过是和儿媳妇的不相上下,可是因为安慰她,自己反倒闸住了眼泪。
瑞宣的困难反倒来自孩子们。小顺儿与妞子刨根问底的提出好多问题:三叔哪一天死的?三叔死在了哪里?三叔怎么死的?死了还会再活吗?他回答不出来,而且没有心思去编造一套——他已够苦痛的了,没心陪着孩子们说笑。他把孩子们交给了韵梅。她的想象力不很大,可是很会回答孩子们的问题——这是每一位好的妈妈必须有的本事。
良民证!瑞宣死死的记住了这三个字!谁是良民?怎样才算良民?给谁作良民?他不住的这么问自己。回答是很容易找到的:不反抗日本人的就是日本人的良民!但是,他不愿这么简单的承认了自己是亡国奴。他盼望能有一条路,教他们躲开这最大的耻辱。没有第二条路,除了南京胜利。想到这里,他几乎要跪下,祈祷上帝,他可是并不信上帝。瑞宣是最理智,最不迷信的人。
良民证就是亡国奴的烙印。一旦伸手接过来,就是南京政府打了胜仗,把所有在中国的倭奴都赶回三岛去,这个烙印还是烙印,还是可耻!一个真正的国民就永远不伸手接那个屈膝的证件!永远不该指望别人来替自己洗刷耻辱!可是,他须代表全家去接那作奴隶的证书;四世同堂,四世都一齐作奴隶!
轻蔑么?对良民证冷笑么?那一点用处也没有!作亡国奴没有什么好商议的,作就伸手接良民证,不作就把良民证摔在日本人的脸上!冷笑,不抵抗而否认投降,都是无聊,懦弱!
正在这个时候,老二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封信。恐怕被别人看见似的。他向老大一点头,匆匆的走进哥哥的屋中。瑞宣跟了进去。
"刚才是调查户口,"瑞宣告诉弟弟。
老二点点头,表示已经知道了。然后,用那封信——已经拆开——拍着手背,非常急躁的说:"要命就干脆拿了去,不要这么钝刀慢剐呀!"
"怎么啦?"老大问。
"我活了小三十岁了,就没见过这么没心没肺的人!"老二的小干脸上一红一白的,咬着牙说。
"谁?"老大眨巴着眼问。
"还能有谁!"老二拍拍的用信封抽着手背。"我刚要进门,正碰上邮差。接过信来,我一眼就认出来,这是老三的字!怎这么胡涂呢!你跑就跑你的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我老二陪绑呢!"他把信扔给了大哥。
瑞宣一眼便看明白,一点不错,信封上是老三的笔迹。字写得很潦草,可是每一个都那么硬棒,好象一些跑动着的足球队员似的。看清楚了字迹,瑞宣的眼中立刻湿了。他想念老三,老三是他的弟弟,也是他的好友。
信是写给老二的,很简单:"丰哥:出来好,热闹,兴奋!既无儿女,连二嫂也无须留在家里,外面也有事给她作,外面需要一切年轻的人!母亲好吗?大哥"到此为止,信忽然的断了。大哥怎样?莫非因为心中忽然一难过而不往下写了么?谁知道!没有下款,没有日月,信就这么有头无尾的完了。
瑞宣认识他的三弟,由这样的一段信里,他会看见老三的思路:老三不知因为什么而极兴奋。他是那样的兴奋,所以甚至忘了老二的没出息,而仍盼他逃出北平——外面需要一切年轻的人。他有许多话要说,可是顾虑到信件的检查,而忽然的问母亲好吗?母亲之外,大哥是他所最爱的人,所以紧跟着写上"大哥"。可是,跟大哥要说的话也许须写十张二十张纸;作不到,爽性就一字也不说了。
看着信,瑞宣也看见了老三,活泼,正直,英勇的老三!他舍不得把眼从信上移开。他的眼中有一些泪,一些欣悦,一些悲伤,一些希望,和许多许多的兴奋。他想哭,也想狂笑。他看见了老二,也看见老三。他悲观,又乐观。他不知如何是好。
瑞丰一点也不能明白老大,正如同他一点也不能明白老三。他的心理很简单——怕老三连累了他。"告诉妈不告诉?哼!他还惦记着妈!信要被日本人检查出来,连妈也得死!"他没好气的嘟囔。
瑞宣的复杂的,多半是兴奋的,心情,忽然被老二这几句象冰一样冷的话驱逐开,驱逐得一干二净。他一时说不上话来,而顺手把那封信掖到衣袋里去。
"还留着?不赶紧烧了?那是祸根!"老二急扯白脸的说。老大笑了笑。"等我再看两遍,一定烧!"他不愿和老二辩论什么。"老二!真的,你和二妹一同逃出去也不错;学校的事你不是要辞吗?"
"大哥!"老二的脸沉下来。"教我离开北平?"他把"北平"两个字说得那么脆,那么响,倒好象北平就是他的生命似的,绝对不能离开,一步不能离开!
"不过是这么一说,你的事当然由你作主!"瑞宣耐着性儿说。"蓝东阳,啊,我怕蓝东阳陷害你!"
"我已经想好了办法。"老二很自信的说。"先不告诉你,大哥。我现在只愁没法给老三去信,嘱咐他千万别再给家里来信!可是他没写来通讯处;老三老那么慌慌张张的!"说罢,他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