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公司软件产品在国内的知名度日渐提高,但美国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另外两家公司也开始大规模向中国市场扩张。为了增强北京办事处的竞争实力,招兵买马,壮大实力,已经是当务之急,约翰已经开始委托猎头公司,并发动公司员工一起去物色和推荐合适的新员工人选。
每年,清华大学和中国其它的大学一样,都有不少青年才俊到世界各地的顶尖学府去进修或深造。出国的方式就有多种,公费公派,公派自费,访问学者,自费申请等等,出去方式的不同,也意味着以后的出路也不同,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作为全国顶尖的知名学府,清华青年教师的出国名额之争空前激烈。高建,张燕的未婚夫也被卷入了出国的潮流之中。
出国对于年轻人,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强力的加速器,出国学习不仅能在专业能力和外语水平上有很大提高,而且借机留在发达国家的机会也极大。一些学成后不愿留在国外的年轻教师,他们回国后在职称评定,晋升职务和科研立项等方面享有的政策支持和倾斜照顾,占有明显的优势。出国是对自己未来前程一种加持,每个人都希望能给自己多一个保护伞。对于高建也是一样,他不得不开始筹划自己的未来。
最近,新招入的几个销售人员和工程师陆续开始上岗了,销售人员主要看他的经验,人脉资源和业内口碑,而工程师则主要评估他的专业对口,实际水平,吃苦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这两大类人才岗位要求比较明确,相对比较容易找到。相反,市场部和办公室的人员就希望找素质比较好,有些工作经验的,长相不错的人。毕竟,这是美资公司的北京办事处。
随着员工数量的增多,许芸和张燕的工作量都明显增加了,公司的唯一一台车供四个人使用,许芸总是设法把着车,张燕的用车较之以前也越发困难了。用车这类小事,不可能没完没了地麻烦老板啊……
张燕一直以来比较清高,从小家境不错,学业有成,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加之未婚夫高建留校在清华大学当讲师,让她觉得有挺强的安全感。以高建的上进心,他想出国深造的想法在张燕看来也算自然,更何况了解了高建所处的竞争环境和发展机遇后,张燕也认为出国进修是高建突破他职业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所以张燕在精神和物质上开始对高建无条件、义无反顾的支持。
有了张燕的理解和支持,高建把出国特别是公派出国作为主要的目标来攻坚。在系里、系外私下里打听一番后,发现出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大的方面看,原则上要求年轻教职员工的出国进修或留学必须是“公派”或是“公派自费”,而其中真正“公派”的名额是稀有资源,这些资源早就在决策层内部消化了,据说除了少数几个品学兼优,口碑不错的年轻教师外,几个老教授的“准女婿”和“准儿媳”们也瓜分了为数不多的名额。这让高建十分失望。
与张燕的性情相近,高健也是比较清高的人。一直以来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成绩都不错,没有求人就被导师点名留校了。如果不出国,他可以按部就班,论资排辈,然后在去读个博士学位,慢慢在校园里混下去了。可是现在的大氛围变了,如果不出国镀一下金,要想将来在系里出人头地,几乎是不可能的。
现在为了出国,想托人找关系的时候,才发现,除了自己的导师,学校里混了这么几年,几乎完全没有可用的其他人脉资源。这让高建觉得自己混得非常失败,沮丧万分。
车只有在约翰手上,张燕去银行的行程才有保障。不仅张燕心里清楚,约翰也摸到了规律。由于许芸的小心眼和捣乱,约翰和张燕去银行以及其它地方一起办事形成了他们之间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这些给约翰带来了遐想和机会。
这天约翰带着张燕办完银行的业务,行程中有去航天部五院送资料的安排。在阜成门中国银行楼下接张燕时,约翰很绅士地下车,帮张燕打开前排副座的车门,眼见约翰做得礼貌且到位,不忍拒绝,说了声“谢谢!”后就上车了,约翰轻关上车门,驾车离开。
不一会儿,车就上了二环路,向北进发。今天的二环路车特别地多,地面显得非常拥挤。眼见车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