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过,瓷都实际上是建立在古代窑业废墟上的城市,无论什么基础建设,只要动土,就可能会出土大量古瓷片。
虽说这些古瓷片因其严重残损,绝大多数不具备文物价值,但却是初学者观摩学习的重要标本。
因此,孟子涛环顾四周的时候,就发现前方不远处,一位老师模样的中年男子,带着几位脸上还带着之妻的年轻人在摊位上挑选着瓷器,那位中年人还不时点评着瓷片,如果孟子涛没有猜错的话,很可能是陶院的老师带着学生前来淘宝。
到了现在,孟子涛对鬼市已经完全不陌生了,稍微观察了一下四周,他就带着大军一起走到一个专卖瓷片的摊位前打量了起来。
说起来,我国的制瓷史源远流长,无论是在瓷器烧制、贸易运输,还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产生了大量的瓷器碎片。几年前,即使是古瓷片,价格都是非常低的。
只不过,古瓷片的收藏之前一直是不受重视的,会收藏古瓷片的人,除了少数的发烧友,很多人只是收藏原器的时候顺带着拿上几片,更多的是一些专家学者出于教学或科研的目的去收集瓷片。
然而,现在随着古玩市场的兴盛,珍品瓷器也在拍卖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新高,这也导致瓷片价值的提高,有些珍品瓷片的价值甚至高达几十万元。这在以前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毕竟老话说,瓷器带毛,不值分毫。
当然,自古也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但其实这句话被很多人误解了,它其实说的是钧瓷的稀有,而不是钧瓷的价值。
北宋的时候,钧官窑为皇家烧制贡品,只求器物精美,可以不计工时,不计成本,好的送入宫廷,坏的打碎深埋,不准流入民间,除非得到皇帝的赏赐。所以达官贵人都以拥有钧瓷为荣,是一种炫富的心态,说的并不是钧瓷在当时的价格标准。
当然,稀有和价值也是呈一定关系的,稀有的东西肯定价值很高,但并不是说,稀有的东西就一定是天价,关键还要看人们的接受程度。
言归正传,孟子涛对瓷片价值的提升也是感同身受,想他五年前刚入行那会,当时古瓷片的价格非常低,明代官窑的瓷片一件也就几十块钱,现在一片有“大明成化年制”底款的瓷片就值上千,即使只有当中一个字的一片瓷也能卖好几百块钱。
眼前摊位上的东西都是瓷片,以瓷片的大小分成了几堆,看起来瓷片的质量还算不错,不过,这其中也有一些赝品,这东西以前是没人仿制的,但现在随着瓷片价格高涨,有了利润也就有人着手了。
孟子涛就蹲下身观察,发现好的品种,就拿到手里研究一下。
事实上,在瓷片这个领域,专家和民间的玩法是不一样的。
比如孟子涛看到一块好瓷片的激动,是完全不亚于看到一个原器的,因为他看到了比原器更重要的价值。
这是因为如果是一件原器,我们是无法清楚地看到它内在的胎质、釉色等,而一片古瓷片却能给孟子涛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甚至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就能知道瓷土产自哪个山脉,能够看到它的元素组成、质感肌理、微观结构及制作工艺等等。
这些数据,无论是对提高鉴定水平,还是研究都有极大的帮助。
孟子涛先从小瓷片的开始挑选,没一会到也有些收获,当然,能够入他眼的,肯定不是普通品种。
最后,孟子涛的目光放到大件瓷片上,说它们是瓷片也不对,因为这些器物有些损坏虽然严重,但还是成型的,最好的能有五分之四的完整度。
然而,这些大件虽然保存的要比一般的瓷片好一些,赝品的机率也要高出不少,虽然现在光线不太足,但孟子涛一眼看过去,还是看出至少有四件有问题。
孟子涛大概地扫视了一遍,就从中发现了一个盘子,这个盘子看起来是完整的,不过被敲成了四块,盘心为一侧面团龙,以黑彩勾勒龙纹轮廓,绿彩填涂,龙身边围以绿彩祥云纹。
这条漂亮的龙纹,甚至比我在很多博物馆里看到的龙都要漂亮,令孟子涛大感兴趣,上手一一看才发现,原来皇帝御用的五爪龙的脚多画了一只爪子,变成了六爪龙。
估计当时画瓷的人画得太熟练了,一不小心多画了一只爪子,并且还进窑烧制了,原本这样的瓷器若被发现,所有人是要被砍头的,估计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当时被敲碎,然后偷偷埋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