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衙役的引领下,文申和林知县来到二堂。到了二堂,只见三位掌柜和八个工匠正在高谈阔论。众人见林知县进来,纷纷起身,问好。
“这八位都是我们沂州有名的工匠,两个铁匠,三个木匠,一个瓷器窑匠,一个石匠,一个火药匠。”张掌柜一一向林知县和文申介绍道。
经过一阵寒暄,文申也对这几位工匠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八个工匠中,火药匠的文化水平最高,是位秀才。其他的也就认识几百个字的水平。有的只认得,不会写。
“总体来说,还符合文申的需求,至少不是文盲。”文申心想。
文申把水泥制造流程和工艺资料交个一衙役,让其发给众工匠。
经过一个时辰的讨论研究,火药匠道:“其它的我不清楚,但这水泥中各材料之间的比例,在下认为还是能够办到的。”
瓷器窑匠道:“配好配方后,烧窑过程,小的认为可以。”
两位铁匠苦笑道:“各种黏土、黑石(煤炭)、石灰石的研磨还可以用石磨完成,但这一人粗,十多丈的钢铁大炉,怕是不能。”
“这可如何是好?”林知县紧张道。
“可不可以,用小点的炉呢?”一个铁匠道。
文申也不知道行不行,但道:“可以试试。另外,这水泥的材料各位是否能够收集齐全。”
“这材料,除了黑石,其它的遍地都有,不值钱的。黑石,临近的兖州县很多。虽然黑石能够取火,但其烟黑而多。屋里用时,容易死人。被人视为不祥之物。现在没人用它。”石匠道。
“这配方甚是重要就,你等不能向外人泄露半字,即便家人也不可。如有违犯,休怪本官无情。”林知县板起脸,道。
“我等晓得,还请县太爷放心。”众工匠,齐声道。
“你等回去准备一下,明日,开始试做。”林知县道。
……
众工匠走后,二堂里只剩下林知县、文申和三位掌柜。
林知县道:“我来沂州上任的路上,路过信州铅山的一个铜铅矿。见十余万矿工,日夜开采,晚上灯火通明,甚是壮观。而此州之富裕,全靠此矿。然,沂州无矿,大量民工无所事事,特别是这个季节,全在墙根下面晒太阳。虽也衣食无忧,但也仅是温饱而已。作为父母官甚是惭愧。”
“林知县,心系民生,实乃百姓之福。在这地贫多山之地,无饥饿乞讨之人。可见,林知县之功劳。何来惭愧。”文申马屁道。
“文先生,所言极是。”三位掌柜也马屁道。
“各位不用宽慰我,如果水泥能够制作成功,我想应该能吸引一些闲散之人。”林知县道。
“各位,我想水泥是能研制成功的。但为了更好大规模生产,我想我们应该成立一个公司。”文申深思道。
“公司,公司是何物?”众人疑惑道。
“公司吗,类似作坊,里面有东家、掌柜以及各种工人。”文申解释道。
“就是作坊啊,为了叫公司啊。”众人还是疑惑。
“作坊在我们那里叫个体户,只能几人而已。而公司,里面的人员达上万之多。管理起来比作坊麻烦多了。”文申道。
“那不就是大作坊吗。”众人心想,也没多问。
“咱们亲兄弟明算账,各位看这股份如何分配啊。”文申笑道。
……
经过讨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