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姜学清见面,到不是赵无极想与之聊天,而是赵无极想从凤山酒厂进口一些白酒。鸢岛现在的人口越来越多,其中梓州人要占相当的比重,如果能让他们喝到家乡的酒,对他们的思乡之情也算是一种安慰。
鸢岛要进口的商品当然不会少,在几年之内,其粮食和副食品基本上都需要进口,而进口的主要地点自然也选在西川。只是,这些事情多是由刘文进带着贸易处的人在做,并不需要赵无极操心。
告别姜学清,赵无极便来到了凤山乡政府,拜访以前的同仁。
现在的凤山,体制已经有了一些变化,因为卢江县成了国家钦定的“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后,凤山因为此前很多方面走在前面,此时已经从望坪区委管理被提到了县委和县政府接管管理,其行政级别也由股级提到了正科级。
这种行政级别的变化,于私来说,对于干部有好处,因为他们可以混到更高的级别,可以拿更高的工资;但对于凤山的老百姓来说,是否有好处,就得看当官的怎么理解怎么做了。
行政级别的提高,上级可能更加重视,建设项目的倾斜,扶贫贷款的倾斜等,都是有可能的;但也有可能走向反面,什么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极有可能劳民伤财。
但无论怎样说,这种根据需要来设定行政级别的做法,其实是不太可取的。这是行政本位、官本位思想在作怪。
当然,赵无极明知不对,也不会向华夏说这些。因为这种虚开的行政成本,在华夏并不是一个新鲜事。他只是来看看昔日的同仁的。
赵无极此时回凤山,自然不可能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团队,毕竟,他也是一国“元首”嘛。虽然不可能像华夏的领导人那样前呼后拥,但二三十人还有是有的,而且,他要见什么人,也得与华夏方面的接待人员事选联系好。
华夏这样并不是要干涉赵无极,也不是担心赵无极的安全,而是一种礼节和尊重。
凤山的街道早就发生了巨变,在“卢江民间工艺博物园”落户凤山,赵无极担任乡长时,就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就有凤山场镇建设的内容。
在凤山的专业合作社开始走入正轨之后,街道建设就已经铺开。而在特种部队训练基地和“元基地”选址凤山后,凤山的场镇建设更是加快了步伐。
当时有人就提议是否可以把凤山当成一个小城镇那样,重新规划一番,但赵无极否定了这个提议。凤山,不可能建设成为越过几万人的城市,因为他压根就没那么多人;再说,凤山现在的人口只有18000人,与凤山的自然环境正好匹配,如果凤山乡真的达到5万人以上,其环境的承载能力就会受到挑战。
当然,这并不是说凤山超过5万人就要出问题。关于一个地方的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并不能只看绝对数量。譬如“元基地”,以后每年要接收数万人的三年制培训学生,但对凤山的环境并没有多大的破坏。因为这些学生到了这里,仅仅是学习者、消费者,其所需要资料都是由外面运进来的。但如果成为本地的生产者或世代扎根在这儿,他们对环境的破坏性就更大了。
凤山乡的当家人都是赵无极所熟悉的。
乡党委书记韦长青,这位此前仅仅是武装部长的老韦,终于达到了他人生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赵无极看来,韦长青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但在此前的那种政治氛围中,韦长青根本就不可能到这个位置,因为他的“野心”小了一点,他的为人“和气”了一点,他的手段似乎也“单调”了一点。
不过,赵无极确实改变了一些凤山的风气,也让韦长青这种老好人能够坐上乡党委书记的宝座,或许,这也可以算是赵无极的一种成就。
乡长自然也是此前的搭档甘霖,甘乡长也是一个不错的人,在赵无极兼任着凤山乡党委书记期间,甘霖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代理乡长,或多或少地受了一些“委屈”。但赵无极被提拔为“市科协副主席”后,某霖才算正式把这个乡长的位置拿到手上。
凤山乡这种政治格局,在华夏来说都算异类。哪有主要领导犯了路线错误,原来紧跟的人还有升官可能的?但韦长青和甘霖两人,却拥有这样的气运,这让很多想伸手摘桃子的人根本就没有想通。
其实,真要说开了,也非常好理解。
赵无极虽然离开了,但赵无极的保护伞却全部都在位,胡永生同志此后也升了一级,变成了梓州市委副书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